中国黄金周假期跨境旅游人数恢复至疫前85%

中国“双节”黄金周假期结束,官方数据显示,跨境旅游人数已恢复至2019年冠病疫情前同期的85%,但低于官方预期。更多中国消费者转向国内旅行,旅游人次和消费均超过疫情前水平。

受访学者认为,这反映了中国旅游业复苏迹象持续,但考虑到当前经济和就业形势,以及疫后的旅游服务相对不完善,较高成本的出境游要实现全面复苏预计仍需一段时间。

中国今年中秋节恰逢国庆日,民众从9月29日开始休为期八天的长假。据国家移民管理局星期六(10月7日)通报,中国黄金周假期日均出入境人员达到147万7000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约2.9倍,是2019年同期的85.1%。这个数字比官方较早前预期的158万人次低五个百分点。

根据携程、同程等旅游平台,泰国、日本、韩国等亚洲短程目的地均是中国游客“十一”假期出游的首选。

刚到越南和泰国自助游10天的俞嘉杰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他选择东南亚为旅游目的地,是因为那里的性价比较高。

他说:“我的预算只有约1万元(人民币,下同,约1900新元),如果要去欧洲或更远的国家,成本比较高,行程就必须缩短。”

随着境外游复苏放缓,更多消费者在黄金周转向国内旅行。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测算,国内游人数将达到8.26亿人次,同比增长71.3%,较2019年增长4.1%。

据第一财经报道,中国多个旅游平台数据显示,黄金周的国内游订单同比增长近两倍,较五一假期增长10%。此外,机票、酒店、景区门票、租车等旅游业务也大幅增长。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文化和旅游研究中心主任王晨光受访时指出,中国出境游的复苏不如国内游强劲,除了旅行成本的直接因素,还因为两者所涉的政策环境不尽相同。

他解释,尽管中国政府今年来已三次放宽旅行社出境团队旅游限制,但出境游涉及的签证、航班数量、旅行社服务等问题至今仍未解决,对出境游造成阻力。

他说:“全球旅行社产业在疫情期间受到的打击比较显著,复苏情况比其他产业慢。这类中间商服务的短缺对远距离旅游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据中国官媒新华社报道,中国旅客在十一假期的国内旅游支出超过了疫情前水平,实现收入7534.3亿元,较2019年增加1.5%。

旅游支出是衡量中国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中国在今年五一假期的旅游收入较2019年同期仅增长0.66%,让一些经济分析师担心中国疫后内需不足,经济复苏乏力。

王晨光研判,十一黄金周的旅游消费支出的增长规模较可观,旅游产业的复苏较为明显。不过,小幅增长也意味着旅客在旅游的消费更为谨慎。

他说:“中国这一年来的就业、经济形势、人均收入水平等问题还是比较严峻,这肯定会影响他们旅游消费的决策。”

不过,王晨光认为,中国旅游市场结构在更深的层面已发生变化,而这对游客的消费倾向都会产生影响。

他举例,越来越多过去参加旅行团的游客转而选择自由行,他们更青睐非景区、非传统类的旅游目的地,更注重整体旅游质量和体验。这导致以购物为主导的旅游需求减少,影响整体旅游消费规模。

他说:“这其实是旅游结构的优化,是市场良性发展的迹象。这些旅客的消费能力可能没有下降,而是变得更理性,更会品味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