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文物局宣布,首次在南中国海千米级海底发现大型古代沉船遗迹。

据中国央视新闻报道,中国国家文物局星期四(10月19日)发布三个重要水下考古项目的考古新发现,其中南中国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是中国首次在南中国海千米级海底发现的大型古代沉船遗址。

上述遗址位于海南本岛与西沙群岛北礁之间约1500米深的南中国海海底,于2022年10月被发现,今年5月至6月、9月至10月间,由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联合对两处沉船遗址进行了两个阶段的深海考古调查。

调查发现,一号沉船遗址年代为明正德年间(1506年至1521年),由核心区、环形散落区和条形散落区组成。其中核心区为船体和大量堆叠有序、码放整齐的陶瓷器、铁器等构成的堆积,环形散落区、条形散落区由散落的船载物品构成,遗物较少。一号沉船上部结构不存,残存船体大部分被掩埋覆盖,仅在部分位置暴露有隔舱板和底板。

二号沉船年代为明弘治年间(1488年至1505年),由核心区和散落区组成,其中核心区为大量码放整齐的原木堆积,西北及东部各有一处由少量原木和陶瓷器散落形成的堆积。二号沉船暂未发现船体,仅在核心区原木堆积中发现一根疑似船构件的条木。

经过调查,探明了一号、二号沉船遗址的分布范围,并从从一号沉船遗址提取出水文物标本543件(套),二号沉船遗址提取出水遗物36件。

报道称,一号沉船满载外销的陶瓷器,二号沉船则装载了从海外输入的木材,是中国首次在同一海域发现出航和回航的古代商船,再现了明代中期海上贸易的繁盛景象,有助于深入探索和充分理解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双向流动。

中国国家文物局称,两处沉船遗址保存相对完好,文物数量巨大,年代比较明确,不仅是中国深海考古的重大发现,也是世界级重大考古发现。

下一步,有关单位将于明年开展第三阶段考古调查,以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为重点,开展南中国海重点区域及重要航线深海考古调查,联合多学科深入推进南中国海历史航线航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等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