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据报加码限制债务高风险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应对居高不下的地方债风险。分析指出,如何在减少新增债务的同时不冲击经济活动,是官方尚未找到解法的两难问题。

路透社星期五(1月19日)引述知情人士说法称,中国国务院最近几周向地方政府和国有银行发布通知,要求辽宁、吉林、贵州、云南、天津和重庆等12个债务问题严重的省区市推迟或停止目前使用投资不到一半的项目建设;对于投资使用率超过50%的项目,也要压缩投资规模。据知,被受限的,还包括三个自治区。

这类项目包括高速公路、机场改扩建及城市轨交工程,经济适用房等中央政府已批准的项目则不受影响。

消息人士披露,通知要求上述省区市尽全力将债务风险降至中低水平;一旦达标,中国国家发改委将寻求国务院批准相关地区进行新投资。不过,通知没有说明如何衡量债务减少程度。

去年10月就有消息称,国务院已限制这12个地区发行新债和上马新项目。今年来管控更进一步,也反映地方负债状况尚未显著改善。

三年冠病疫情期间,防疫开支增加、投资回报降低和土地收入减少等多重因素,加大了中国地方财政压力,也加剧市场对地方债风险升级的担忧。国际评级机构穆迪上个月就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从”稳定”调为”负面”,并针对地方债和房地产风险发出警告。

根据中国财政部数据,2022年全国政府债务规模为6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11.5万亿新元),其中地方政府债务为35.1万亿元,但这并不包含俗称“城投债”的隐性债务。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测算,2022年底地方隐性债务总额高达66万亿元。

去年10月以来,多地密集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将隐性债务置换为风险较低的显性债务。目前各地计划发行的特殊再融资债券接近1.5万亿元,其中贵州、天津、云南和湖南等地发债规模均超过1000亿元。

与此同时,中国中央政府去年第四季增发1万亿元特别国债,借此提振经济、减轻地方压力。瑞银(UBS)首席中国经济师汪涛预计,中央今年可能再发行1万亿元特别国债,并将地方特殊再融资债券提升到2万亿至3万亿元,扩大化债规模。

上月召开的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列为今年经济工作重点之一,要求“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助理教授陆曦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分析,机场、高速公路和地铁等基建项目总体已经饱和甚至超建,地方依然愿意举债投入这些无法带来预期经济回报的项目,是因为它们能够带动后续大量工程发包,从而创造就业、带动经济。

陆曦认为,叫停或推迟大型基建项目有助于阻止新的净债务形成,但将对经济活动和官员发展经济的动力带来不小打击。在通过债务置换赢得的缓冲期内,市场若看不到新的发展模式,对中国经济信心不足的问题难以发生根本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