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在这里走路,我从来没有这么踏实过。”

走在黑龙江省会哈尔滨市中央大街地下通道的阶梯上,不时会听到当地人一边指着脚下的地毯,一边和身旁友人窃窃私语,感叹政府对游客的“宠溺”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来自黑龙江省大庆市、常年在哈尔滨生活的张女士(26岁)是其中一人。她向《联合早报》解释,阶梯是石板地砖制成,每到冬天下雪时会变得很滑,常有人摔倒。不过,政府在今年冬天为迎接外地游客,担心他们不适应东北的路况,史无前例地在阶梯铺上了地毯。

张女士感叹:“哈尔滨政府就是特别为你们这些游客着想……托你们的福,我们在这里行走也变得更方便了。”

哈尔滨市政府史无前例地在中央大街地下通道的阶梯铺上地毯,以确保游客上下安全。(林煇智摄)

哈尔滨是中国最北的省会城市。这座素有“中国冰雪之都”称号的城市在这个冬天异常爆红,来自中国各地的游客纷纷涌入,感受当地独有的异国风情和冰雪文化。

官方数据披露,哈尔滨在今年元旦三天假期累计接待超过300万名游客,实现旅游总收入近60亿元(人民币,下同,11.38亿新元),均创历史新高。哈尔滨这三天的旅游收入比正值旅游旺季的海南省还多两倍。

就是在当下的中国春节假期,哈尔滨旅游仍然很红火。《哈尔滨日报》引述携程数据报道,春节假期首日(2月10日,即大年初一),哈尔滨旅游订单同比增长244%,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40倍。

本报1月中旬走访哈尔滨的著名景点中央大街商业步行街和冰雪主题乐园“冰雪大世界”,来自南方的游客络绎不绝,大多数为年轻大学生和年轻家庭。

在疫后首个完整雪季,中国中产阶级家庭压抑已久的冰雪游需求得以释放。大批游客在零下20多度的寒冷天气吃着冰棍,徒手抚摸冰雕,打雪仗,雪地蹦迪,享受北方冬季的独特体验。

上千名游客为了体验由冰雕打造的大滑梯,不惜在天寒地冻的雪地排队六小时。

为体验冰雕大滑梯,上千名游客不惜在冰天雪地中排队,有时更要排上六个小时。(林煇智摄)

来自广东省广州市的31岁游客谢先华受访时说,他是看到哈尔滨在网上爆红后才决定踏上冰雪之旅。他说:“这里的气候和南方相差太大了。我们这些南方小土豆都没有看过那么多雪,体验过那么冷的天气,这一切都很有新鲜感。”

“南方小土豆”是哈尔滨人对南方游客的昵称,用来形容个子矮小的南方人身着厚重羽绒服后的身形。

暖房供免费充电等贴心服务 让游客对冰雪之都心向往之

除了独特的冰雪体验,哈尔滨上上下下对游客的热情款待也在社交媒体上被放大,让各地网民心生向往。

例如,有游客说哈尔滨气温太低,手机电池消耗快,官方就在一些景点增设供游客免费充电的小暖房;有企业免费发放姜茶、暖贴、加热鞋垫等;有南方游客要求吃甜豆腐时,东北摊主通常卖的咸豆腐脑出现了加糖的选项。

网络上还出现了“尔滨”的梗,称哈尔滨为迎接游客“掏家底”,种种举动都让当地人感到无比陌生。哈尔滨因此变成了“尔滨”,因为他们“哈”(笑)不出来。

哈尔滨市民对游客的热情款待在社交媒体被放大,使各地网民心生向往。图为有哈尔滨企业在中央大街免费为游客提供红肠。(林煇智摄)

景点排队太久游客大喊退票 政企民合作安抚收获游客心

去年12月中旬的一场退票风波,更是让外界看到了哈尔滨的诚意。在冰雪大世界开园首日,许多热门项目因为排队时间太长,现场有人大喊“退票”。

主办方事后大方退票,还发布道歉信,承诺“进行深刻反思并连夜整改”。哈尔滨文旅局领导还亲自到现场督导,一系列举动把危机化为转机,让哈尔滨的旅游热度瞬间飙升。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李凯受访时指出,哈尔滨的操作反映了地方政府、企业和市民已经开始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快速作出调整,是东北人对市场规则的学习过程。

以重工业著称的哈尔滨素有“共和国长子”之称,是新中国成立后重点发展的城市之一,经济总量在20世纪80年代前长期位居全中国十大城市之列。

但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工业重镇光环逐渐褪去。哈尔滨因跟不上市场经济的改革步伐,无法吸引企业和人才发展新兴产业,就业机会减少,人口流失严重,十多年来经济陷入寒冬。

官方最新数据显示,黑龙江省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GDP)为1.588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6%,增速在中国31省区市中倒数第一。哈尔滨2022年的人均GDP为5万5540元,在中国27个省会城市中垫底。

李凯认为,哈尔滨的问题根源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性格豪爽、粗犷的东北人长期以来对市场变化不敏感,往往我行我素。

他说:“这是哈尔滨过去20年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一出现问题时,大家互相推诿,并没有真正努力去解决。”

李凯看来,哈尔滨现已从单纯的旅游景点转变为物美价廉的旅游体验地,符合当今中国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他说:“哈尔滨在这时候成功抓住了机遇,服务型政府被市场认可,原来的资源优势就能发挥出来。”

哈尔滨著名景点冰雪大世界去年12月中旬曾爆发退票风波,主办方的处理方式化危为机,在网上获得广泛赞许。(林煇智摄)

哈尔滨通过热情好客之道成为“顶流”网红旅游城市,让不少人联想起去年春天以烧烤和同样缘由爆红的山东淄博。

淄博在去年“五一”后并没有成功把“流量”转化为“留量”,游客数量骤减,多家烧烤店在热度消退后难逃结业的命运。这令不少人担心,哈尔滨在冰雪融化后可能走上淄博的后路,短暂的旅游热只是昙花一现,无法对当地经济和产业升级发挥长期作用。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文化和旅游研究中心主任王晨光受访时指出,冰雪是哈尔滨得天独厚的优质资源,而相对不具唯一性的烧烤,冰雪旅游是哈尔滨的强项,不容易被复制。

作为有旅游业根基的省会城市,哈尔滨也比淄博更有能力承接这波流量,并将它发展为当地稳定的经济来源。

王晨光认为,哈尔滨冰雪经济的辐射力是要带动服务业,通过产业升级推动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他说:“旅游背后的逻辑不是具体的产品和现象,而是其产业的支持系统。哈尔滨要继续围绕旅游体验发展,把服务经济做起来,才可以打破季节性的限制,形成经济的长期支柱。”

冰雪大世界到了晚上变得更热闹,冰雕在五彩斑斓灯光的映衬下显得绚丽多彩。(林煇智摄)

尽管到访哈尔滨的游客人数暴涨,不少当地旅行社受访时感叹,这波流量只限于哈尔滨市区,没有带动周边旅游,旅行社的业绩没有显著增长。

黑龙江鸿顺国际旅行社接待经理赵春玲受访时说:“可能大家来哈尔滨旅游的时间规划不够。旅行社一般只做长线旅游,市区的景点游客都可以自行游览。”

王晨光研判,从淄博和哈尔滨的两次旅游热度看来,年轻消费者已取代中年人成为中国旅游市场的主力军,而这代人更注重旅游体验和参与感。

他说,传统的观光旅游对他们已不具吸引力,各地须在原有的旅游资源上找到新的突破点来迎合需求。

在哈尔滨出圈后,各地文旅部门争相效仿,尝试在网络上通过热点事件来吸引眼球。从种种举措来看,“宠客”似乎已成为一些城市旅游策略的常态。

对此,王晨光强调,旅游营销不可以单靠网红效应,必须结合游客的实际需求,遵循市场运转规律,才能起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