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学者李稻葵指出,中国有宏伟的目标,在具体决策上却因为考虑过多而会迟疑;然而,宏观经济的现实和国际社会的期许,会促使中国对自身问题做出调整。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星期五(10月18日)在新加坡举行的慧眼中国环球论坛上发言时提到,中国国内的一个共识是,中国正朝着非常宏伟的目标迈进,包括共同富裕、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等,这些都是非常棒的目标。
李稻葵说,不过,当有宏伟的目标时,“很多时候你就会不太关注细节,因此很多实际的经济决策,并没有像我们这些经济学家所希望的那样迅速处理”。
但他指出,有两个因素可成为调整机制,促使中国对上述两个问题做出具体回应。首先是经济现实,因为如果没有经济增长,任何长远的宏伟目标是无法实现的;其次是中国希望获得国际认可,而这就需要中国对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来做出贡献。
李稻葵说,中国设定了积极的减碳目标,即在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力求在206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此外,在美国退出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继续以行动推进全球化发展。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