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孟达:寸土如金 国人优先

新加坡组屋区多年来一直有所谓“成熟区”和“非成熟区”之分,以作为市场价格的参考标准。“成熟”和“非成熟”基本上就是“老”和“新”之分,在既定政策下,设施齐全的“成熟区”不断有组屋和邻里环境翻新工程,因保养得好而显得越来越年轻;“非成熟区”设施也不断完善,新的生活概念都在这里实现,变得越来越成熟。

新加坡组屋发展政策已不单是建屋子,而是为国人建立共同家园,“成熟区”和“非成熟区”的界分早已变得过时。政府两三年前便已放出政策转向的风声,黄金地段也可以建组屋。去年11月,建屋发展局推出新一批的预购组屋(BTO),便有2700多个单位位于黄金地段里,如乌鲁班丹、锦茂以及加冷黄埔。

8月20日晚,李显龙总理在国庆群众大会演说宣布组屋分类大改革,计划地段较优越的组屋“让更多家庭负担得起”,同时也有更严格的转售限制,不让那些买到黄金地段组屋的幸运儿,感觉自己是“发了”“中了彩票”。

更严格的限制,包括最低居住年限为10年,过后第一次转售时将面对津贴回收。此外,这类组屋只限转售给新加坡人,买家的月收入不能超过1万4000元等等,都是很有针对性的措施,可稳定优质组屋的价格,防止出现过多百万元组屋的现象。此外,人们心知肚明的作用是,消除组屋政策中的不公平因素,有助于避免社会上的“红眼症”。

在新的组屋分类下,组屋区有标准(Standard)、优选(Plus)和黄金(Prime)地段分类。构成优选和黄金地段的一个重要元素,是有地铁路线覆盖。今天,地铁网遍布全岛各个角落,可能不出几年,Plus与Prime的界线也会变得模糊,都是黄金地点,差别就在于价格。这又可能是由市场决定。

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较优越的地点将推出优选地段组屋。这些组屋会获得比一般组屋更多的津贴以缓和价格。

例如,勿洛市镇的碧湾(Bayshore)将建设的组屋项目,靠近地铁站、购物商场和实乞纳民众俱乐部等设施,这类组屋将成为购屋者的优选地段。从买家角度来看,反正只能是买来自住,更多人争购的结果,这里是叫做Plus或Prime已没有太大关系。

“寸土如金”这句成语用以形容土地资源稀有而宝贵,新加坡发展到今天,已是一个声誉卓著,近悦远来的成功国家,每寸土地“含金量”都很高。地点反映出价格的高低,但整个邻里环境的舒适与安全则不应该有差别。标准型的组屋区不是贫民区,更不是治安较差的组屋区,这里也可以是年轻人组织家庭的首选。人们根据自己的能力,不断提升,就像他们的上一代一样,从三房、四房到五房式……但这必须靠自己的努力,不能全靠政府。

人才不问出处,新加坡人不因为出身组屋区而觉得低人一等,在哪一个组屋区长大,并不构成他选择工作的条件。新的组屋分类也当如此,人们向往更优质的居住环境理所当然,也是求取进步的动力。然而,新加坡的确是够小的,再怎么不方便也不是城乡之别,孩子入学的选择,往往成为年轻父母购买组屋的主要考虑因素。

因此,不管是什么区,在政策下都是高度宜居的环境,所谓“标准”“优选”或是“黄金”地段的分类,是针对不同收入阶层为分配对象。黄金地段是最有价值的地段,对人口密集的新加坡而言,黄金地段上的人口更应该以本地人为主,在黄金地段发展更多组屋,才能确保国人是黄金地段主要房屋拥有和住用者。

马林百列组屋区是建设在填土地带上,向大海要来的土地成本昂贵,1973年第一批组屋包括二房式到五房式,便在此隆重落成。马林百列选区在1976年应运而生,前总理吴作栋自此一直是该选区议员。直到2006年时任国务资政的吴作栋还曾指出,在填土地段建组屋成本太大,划不来。

东海岸的填土地段上本来应该建设豪华公寓,或是发展成像夏威夷一样的海滩度假胜地,高级酒店林立,可是政府当年竟然违反经济效益,在此发展组屋区,“大庇天下寒士”,给中下层一个可以享受海景的安身立命之处。虽然政府曾经后悔过,但当年的“一念之差”,今天却成了高瞻远瞩的决策。

纯粹以经济衡量的价值观,黄金地段建高尚公寓才能体现土地的价值。多年来,如东海岸一带的黄金地段上,优质私人公寓不断冒起,但在土地资源缺乏的新加坡,在黄金地段上住着高比率的外国人,认真研究起来,这是一个扭曲的现象。所以,这次总理公布组屋分类大改革,把更多最好的土地资源保留给新加坡人,这也应该是组屋分类改革最值得期待的长远效果。

“共创更美好的家园和未来”是今年国庆群众大会的主题,组屋政策回归“更公平”“可负担”的初心的时候,黄金地段也应该进一步发挥“寸土如金,国人优先”的精神,让未来世代把这里当家,与国人共进。

(作者是《联合早报》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