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香港01

01评论编辑室

建筑设计奖、金碧酒家、“慈善邨”、打卡篮球场……说到香港彩虹邨,为人称道的事情实在不少。下个月中,正是彩虹邨由港督柏立基主持开幕典礼的六十周年。此际,房委会敲定彩虹邨重建,7400户人将受影响。

石硖尾大火后,港英政府一方面兴建徙置大厦,以即时解决僭建木屋的安全问题,另一方面成立屋宇建设委员会,兴建可长远居住的廉租屋邨予草根家庭入住。首批北角邨和西环邨在1957年、58年落成,接着就是1963年的苏屋邨和彩虹邨。经过一甲子岁月,北角邨、西环邨和苏屋邨都已拆卸或重建,仅馀彩虹邨屹立不倒。

由于初期政府工务署正忙于兴建徙置大厦,所以屋建会都是外聘建筑师负责设计廉租屋邨。北角邨出自甘洺手笔,苏屋邨的设计亦有司徒惠和陆受谦等人的参与,彩虹邨则由巴马丹拿负责,更拿下了香港建筑师学会当年首设的年奖。自然通风和采光的空间,交替的立面佈局,华南建筑的骑楼底,六十年来丰富了彩虹邨居民的日常生活。

既可安居 亦能乐业

当然,人才是最美的风景、社区的灵魂。由牛池湾秋记进驻彩虹邨金碧楼,金碧酒家成为了不只一代人的集体回忆。东主阮秋曾经与街坊积极参加欢乐满东华的屋邨筹款比赛,令彩虹邨自1979年起多次夺得“慈善邨”之美誉。他又有份成立彩虹邨服务联会,连续五届当选区议员。可以说,当年的彩虹邨早已经实践了现在所说的地区治理、关爱队工作。

不只是11座大厦能够屹立不倒,彩虹邨这个社区能够经历岁月洗礼亦非偶然。房委会2005年出售旗下屋邨物业,彩虹邨是幸保不失的少数。基座商铺虽然没有如其他屋邨商场般大翻新、充斥连锁店,但当别人面对领展或基汇资本的加租压力时,彩虹邨的小商户却可以有喘息的空间。金碧酒家、李应记钟表行、旗昌办馆等老店生存至今,一代人的回忆亦得以保留。

安置事大 缔造社区事更大

这个曾经让人安居和乐业的屋邨,今天已是香港人口最老的社区之一,平均年龄高达55.9岁,而1.7万多元的住户收入中位数亦较全港平均水平低了足足一万。随着2021年《施政报告》提出重建西环邨及马头围邨,彩虹邨只是早晚问题。住了几十年的老街坊何去何从,彩虹邨的用地如何规划,都得房委会、房屋署以至房屋局周全考虑。

更重要的是,在彩虹邨落成六十年后的今天,香港是否仍然能缔造可以安居乐业的社区——居住环境与时并进而非日益“纳米”,公共空间连结市民而非无立锥之地,小本经营有生存空间而非被资本投机剥削。这当然不只是房屋局局长一人的事,亦是发展局局长的事,更是财政司副司长和司长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