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孟达:巴勒斯坦命途多舛

新加坡必须向国际昭示明确立场,也必须向国人,尤其是让回教同胞看清新加坡在以巴问题上,支持和平共存的原则;小国如新加坡在这个道理上不会妥协,否则就成了自打嘴巴。

一名14岁中三男学生和一名33岁女性前公务员因为自我激进化,分别在今年6月和7月接到内部安全局发出的限制令。

内政部长兼律政部长尚穆根7月15日接受媒体访问时指出,这两人接到内安局发出的限制令,是由于他们支持恐怖分子和武装暴力,不是因为他们支持巴勒斯坦。

自去年10月中东恐怖组织哈马斯突袭以色列,导致以色列的加倍报复,酿成加沙地带的严重人道危机之后,不少非回教徒新加坡人也因此同情巴勒斯坦人的处境。支持巴勒斯坦并没有错,但支持中东的恐怖组织则是另一回事。

新加坡政府一方面支持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生存权利,一方面明确反对任何形式的武装暴力。

今年5月10日,在联合国大会上,新加坡投票支持巴勒斯坦的决议草案,外交部长维文通过外交部网站发布视频重申,恐怖主义在任何迈向稳定与和平的政治解决方案进程中都站不住脚,包括哈马斯在内;继续否认以色列的存在,或拒绝放弃恐怖主义的组织,在未来的巴勒斯坦国都不应有立足之地。

新加坡一贯支持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共存的“两国方案”,支持巴勒斯坦加入联合国,跟承认以色列的存在并不矛盾。

新加坡早在1988年便欢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宣布建立巴勒斯坦国,而巴勒斯坦也明确反对恐怖主义,并承认以色列国和平、安全存在的权利。

2011年巴勒斯坦首次申请加入联合国,未能成功。隔年11月,巴勒斯坦获得联合国“非会员观察员国”地位。这意味着巴勒斯坦被视为一个拥有主权的政治实体国家,有权参与联合国大多数会议并查阅相关文件,但不能参与表决。

联合国最新表决,以143票赞成、九票反对、25票弃权,通过接纳巴勒斯坦进入联合国,现在联大把球踢到了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脚下。这次能否水到渠成,基于目前的中东形势、美国的立场,不容乐观。

新加坡必须向国际昭示明确立场,也必须向国人,尤其是让回教同胞看清新加坡在以巴问题上,支持和平共存的原则;小国如新加坡在这个道理上不会妥协,否则就成了自打嘴巴。

自我激进化的回教徒接到内安局发出的限制令事件层出不穷,新加坡人似乎已感到麻木,即使本地报章媒体显著报道,也未能在社会上引起震撼。

接到限制令的自我激进化者,已出现少年化的趋势,他们身上体现两个明显特征,一是,以为支持武装暴力的斗争就是支持巴勒斯坦,二是,他们似乎并不理解或是不赞同新加坡支持“两国方案”的立场。也许他们把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生存当作是零和的,支持巴勒斯坦的生存就必须置以色列于死地。这种“不共戴天”的对立心态正是滋长双方仇恨、以暴制暴的根源。

当初巴解组织的立场,促成以巴双方在1993年和1995年达致《奥斯陆协议》,以色列承认巴解组织代表巴勒斯坦人民,使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得以成立,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治理也缔结了临时协议。

本月2日,外长维文在国会中表示,新加坡今年5月投票支持巴勒斯坦加入联合国的决议草案,意味着新加坡准备原则上承认巴勒斯坦为独立国家。

但是,相对于通过联合国的争取,恐怖主义组织通过网上平台,散布对以色列的仇恨,并企图在更大范围内把各地的回教徒激进化,受到鼓舞的是像哈马斯这样的武装暴力组织,受破坏的是巴勒斯坦民族和平建国的努力,打击的是巴勒斯坦国实现的前景。

维文4月在约旦和以色列之行中,回答随团采访的本地记者有关新加坡如何促进双方谈和的问题时说,“新加坡太小太远,谈判过程中没有政治影响力。”

《联合早报》记者李思邈在评论中说:“即使如此,这并没有动摇新加坡的观点和立场,尤其是维文在耶路撒冷会见内坦亚胡时,向他表明新加坡认为以色列军事反应过激。”媒体事后采访维文,见他“显得异常憔悴,想必会面时双方分歧激烈,让他疲惫不堪。”

区区小国新加坡,对巴勒斯坦的政治前景所能起的积极作用微不足道。但在国际外交上,新加坡还是不会气馁,说该说的话。

国内恐怖主义的潜在威胁则犹如野火烧不尽,受网络媒体影响而自我激进化的回教徒年纪越来越小。内安局做该做的事,对网上、回教社群中任何风吹草动都不敢轻易放过,隔三岔五就有人接到限制令,显示我们不能因表面上的安宁而放松警戒心。

(作者是《联合早报》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