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印争端闹哄哄 西方盟国静悄悄

加拿大和印度最近因一名锡克教领袖遇刺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

两国相互驱逐外交官、暂停自贸协定谈判。印度停止所有加拿大人员的签证办理,加国贸易部长也取消原定10月对印度的访问。

然而,此前曾公开谴责俄罗斯、伊朗或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发动涉外刺杀行为的西方国家,这次仅低调地呼吁印度配合加拿大的调查。

加拿大与印度陷入外交争端,西方国家为何选择冷眼旁观?

今年6月,45岁的加拿大籍锡克教领袖尼贾尔(Hardeep Singh Nijjar)在加拿大西部城市素里(Surrey)一座锡克庙外连中34枪身亡。

三个月后,加拿大总理特鲁多突然抛出震撼弹,指有“可信”证据显示印度特工是尼贾尔遇刺的幕后黑手。

1997年移民加拿大的尼贾尔是加拿大锡克教独立组织的重要成员,主张锡克教徒应建立名为“卡利斯坦”(Khalistan)的国家。“卡利斯坦”运动长期以来被印度政府视为国家安全威胁,在印度国内遭到禁止,尼贾尔也被印度官方列为恐怖分子并遭通缉。

美国驻加国大使科恩过后证实,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内的五眼联盟提供的情报,是特鲁多公开指控印度政府的依据。

俄罗斯前特工利特维年科(Alexander Litvinenko)2006年在英国伦敦遭人下毒身亡,以及《华盛顿邮报》的沙特阿拉伯专栏评论员卡舒吉(Jamal Khashoggi)2018年在沙特驻伊斯坦布尔领事馆内遭杀害,都在国际引发轩然大波。俄罗斯因利特维年科的死面对西方制裁,美国则一度恫言要孤立沙特。

这回,锡克教领袖在加拿大遇刺,西方盟友的态度却谨慎得多。上星期四(9月28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与印度外长苏杰生会面时,虽然提到尼贾尔遇害事件,但他只敦促印度全力配合加拿大的调查,没有公开谴责。

英国外长克莱弗利也只是表明,“非常严肃”看待加拿大对印度的指控,而澳洲仅是“深感关切”。

加拿大是美国最亲密的盟友之一。2018年,加拿大就曾应美国要求,在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于温哥华转机时将她逮捕,还因此招致中国反击,拘留在华的两名加拿大公民。

分析:盟友不出声 因印度比加拿大重要?

尼贾尔遇刺事件曝光前后,加拿大曾与西方盟国磋商,但各国却没有与加拿大站在同一阵线公开谴责印度。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是因为比起印度在全球庞大战略中的重要性,加拿大相形见绌。

华盛顿智库威尔逊中心(Wilson Center)加拿大研究所的研究员德尔加多(Xavier Delgado)告诉英国广播公司(BBC):“美国、英国和所有这些西方和印度太平洋地区的盟友已制定的战略主要聚焦于印度,作为对抗中国的堡垒和制衡。这是他们没法放弃的……他们没有站出来公开支持加拿大,这凸显了地缘政治的现实。”

过去10年,美印两国虽然不乏摩擦,但合作的声浪始终是大趋势。2013年印度驻纽约副总领事科巴拉加德(Devyani Khobragade)被捕并遭搜身、2019年特朗普政府终止对印度贸易优惠待遇引发贸易战,以及去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印度拒绝公开谴责莫斯科等,都没有阻碍美印大举推进合作、达成新协议和倡议。部分观察员因此判断,加拿大和印度的风波,同样无法在美印之间激起太大涟漪。

学者:暂无理由声援 未必是冷眼旁观

不过,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系副教授庄嘉颖认为,案件调查工作还在进行,其他国家没有理由在此时声援加拿大。

庄嘉颖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锡克教领袖在加国遇刺,印度情治单位怀疑涉案,美方是有提供情报给加拿大政府的。不过在加拿大没有提出正式请求的情况下,美国似乎没有介入的清楚法律依据。”

“另外,调查工作仍在进行,加拿大行政部门也一样无法介入法律程序,最多只能以国家安全和情治理由,向国会和公民汇报。在这个时间点,美国没有理由插手。”

庄嘉颖说,每个国家都会有各自的利益考量和盘算。“这次的刺杀事件会如何影响美印关系,必须看之后的发展和加拿大提出的证据。”

美国企业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高级研究员鲁宾(Michael Rubin)则抛出了一个问题:沙特专栏评论员卡舒吉遇害和国际恐怖组织卡伊达领袖奥萨马被击毙,哪一个与尼贾尔遇刺事件更相似?

鲁宾接受《日经亚洲》访问时说:“大多数美国人或许对(锡克教)卡利斯坦‘恐怖主义’并不熟悉,但上述问题的答案是奥萨马。美国不能一方面要求新德里支持打击反西方的恐怖组织,另一方面又无视新德里对针对印度的恐怖组织的担忧。”

窗口:卡利斯坦——独立运动还是恐怖主义?

卡利斯坦运动在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达到高潮,目标是在印度北部旁遮普邦成立属于锡克教徒的国家。支持者走上了武装抗争之路,更是多次劫持印度客机威胁政府。

1984年6月,印度军队袭击了分离主义分子用作基地的锡克教圣地阿姆利则金庙。四个月后,下令袭击金庙的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遭两名信奉锡克教的保镖刺杀。

时至今日,散居海外的锡克教徒仍有好些人支持卡利斯坦运动,而在加拿大被刺杀的尼贾尔被认为是运动的主导人之一。尼贾尔据说正策划在印度就立国举行公投。

加拿大是印度以外,锡克教徒最多的国家。加拿大的锡克教徒坚称,卡利斯坦是一场和平运动,但印度把尼贾尔列为恐怖分子,指他策划了2007年旁遮普邦的爆炸案,并为分离主义武装分子提供资金和训练。

副文:印度怒逐加外交官 加总理:要与印度建立紧密关系

印度被加拿大的指控彻底激怒。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试图强调对印度的重视,但学者并不看好两国关系能于近期回稳。

特鲁多9月底告诉《国民邮报》,与印度进行“有建设性和认真”的接触是极为重要的。“印度是个日益增长的经济大国和重要的地缘政治参与者。正如我们去年提出的印太战略一样,我们对于同印度建立更紧密关系是非常认真的。”

在有报道指印度已下逐客令要加拿大在10月10日前撤出41名外交官后,特鲁多更是表明:“我们不希望事态升级……在这个极其艰难的时期,我们将展开重要的工作,继续与印度保持具建设性的关系。”

印度是加拿大的第10大贸易伙伴国,两国去年的双边贸易额达到119亿美元(163亿新元),比前一年增长56%。

此外,印度人占加拿大移民的近五分之一,在加拿大接受高等教育的国际学生也以印度人居多。2022年,印度学生占加拿大外国学生总数的28%以上。如果印度学生放弃到加拿大接受高等教育,可能会影响每年为加拿大带来约220亿加元(约219亿3400万新元)收入的高教行业。

虽然特鲁多努力向印度示好,但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客座教授纳吉布拉(Vina Nadjibulla)不认为渥太华和新德里的紧张关系会在短时间内平息。她告诉《金融时报》:“在两国领导人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很难看到任何变化。”

【副文】印度加国争吵 利了莫迪苦了特鲁多?

印度总理莫迪明年寻求连任时,尼贾尔事件无疑会是支持者利用的一张王牌,以展示印度在莫迪的领导下,正崛起成为世界强国之一,弱国形象已不复存在。

自特鲁多指责印度政府为杀害尼贾尔的幕后黑手后,印度便一直采取攻势,反击加拿大。事件撩起了印度人的民族主义情绪,加拿大也成为印度国内电视节目炮轰的目标。

美国宾夕法尼亚国王学院政治系助理教授莱伊(Ayesha Ray)告诉彭博社:“对于寻求在外交政策上采取更强硬手段的印度民族主义者来说,这起事件可能会激发更多人支持主张对恐怖主义采取强硬态度的莫迪。”

伦敦国王学院国际关系学教授潘特(Harsh Pant)也说,尼贾尔遇害事件将有助于提升莫迪的形象,显示莫迪是一名“强有力、务实严肃,也会对潜在盟友国家施加压力的领导人”。

潘特因此推断,印度不会在这个问题上让步,不太可能会配合任何国际调查。

不过,国大政治系副教授庄嘉颖认为,目前还无法确定这场风波会否提振莫迪的政治声望。他说:“外界并不清楚印度所涉及的是什么角色。利用情治人员在境外进行刺杀行动,这同协助策划、提供关键资讯,或鼓励他人采取行动的严重性,有相当大的差异。”

市场研究公司Morning Consult上个月公布的“全球领导人支持率”显示,在22名全球领导人中,国内支持率高达76%的莫迪最受欢迎,比排在第二位的瑞士总统贝尔塞高出12个百分点。

相对而言,排在第10位的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在国内只享有37%的支持率。这名上位八年的领导人,明星魅力似乎正逐渐褪色。

自2015年以来,特鲁多的政党已连续在三届大选拿下执政权,但得票率一再下降,最近的两届选举也只能组建少数派政府。

加拿大安格斯里德研究所(Angus Reid Institute)所长库尔(Shachi Kurl)告诉BBC:“八年来,他(特鲁多)的支持率从未处于如此低的水平。有人甚至直接质问他:你还死赖着不走吗?你会辞职吗?”

特鲁多的支持率每况愈下,是国内外多重因素造成的。

生活费和房价高涨是特鲁多面对的最大“内忧”。加拿大许多中产阶级如今都陷入了财务困境。虽然加拿大的年通胀率仍然是二十国集团(G20)成员国中最低之一,并已从2022年6月的8%峰值回落,但通胀率最近再次上升到4%,是特鲁多上台时的两倍。

对外关系上,特鲁多的表现也不理想。加拿大如今与印度闹僵,在孟晚舟事件后与北京的关系也没能改善,今年还添加了调查中国干预加拿大选举的风波。

庄嘉颖认为,特鲁多接下来如何处理尼贾尔遇刺事件,将影响他的政治声望。“对于一般国家而言,外交事务对政治人物或政党的影响,会少于国内事务。若说刺杀事件会对特鲁多造成影响,这还得延伸到内政、个人判断等问题。但是,这样的影响可好可坏,必须看接下来的形势如何发展,以及特鲁多本身的反应。”

加拿大《环球邮报》首席政治主笔克拉克甚至认为,如果处理得当,印度的外交争端可能为特鲁多在国内提供亟需的支援。克拉克告诉BBC:“这起事件可让他暂时摆脱所有内政问题的纠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