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海峡两岸城市规划研究所在本月初(8月5日)发文,提出“尽快启动台湾接管准备”。文章发表后不久即被删除下架,但已引起台港媒体关注。在微信平台上,此文仍苟延残喘地存活着。

文章开头就将台港做对比,并连接到外部环境变化,称随着特朗普上台的可能性加大,统一台湾的时间表随时可能提前。

文中说,香港过去几年的动荡表明,政权移交如果没有充分做好预案,会对未来社会秩序的平稳移交带来非常严重后果,因此做好统一以后全面接管台湾的预案迫在眉睫。

文章提出两个“尽快”:尽快成立中央台湾工作委员会,作为“影子政府”随时入台接收对岸政权。尽快建立台湾治理试验区。 文章认为,中央台湾工作委员会可以将台湾回归的真实感传播到台湾内部各个阶层,让台湾民众感受到对岸开始实际政权接收准备。

文章建议,让台湾精英和机构尽可能参与台湾接收方案的设计,让台湾社会觉得政权交接方案是他们参与设计的,形成社会主流共识。

文章也说,香港的动荡表明,一国两制并不一定适合台湾,台湾一开始就要以彻底融入大陆为目标。因此建议,尽快建立台湾治理试验区,地点可选在与金门接壤的厦门翔安区、泉州南安市,并引进台湾退休的军公教人员,协助制定接管的政策细节。 文章总结:“统一只是开始,治理才是检验统一是否成功的标准”。

在两岸统一之后,台湾的地位和治理问题该如何妥善处置,北京肯定早已着手研究,但估计碍于内容敏感和时机不对,而鲜少公开谈论。

上述文章不知为何此时大咧咧发布,却又迅即被撤。 文章写得像学术论文,能否经得起现实考验是个问号。甚至部分台湾舆论质疑,作者下笔的动机是为“跟中央拿经费”。 文中采用“接管”一词,隐约包含强行接收管理台湾之意,但又称要让“台湾社会觉得政权交接方案是他们参与设计的”

。这种“假民主”的操作手法,在民主选举已遍地开花的台湾,肯定被人看破手脚,又要如何形成社会共识?

让人意外也不意外的是,文章建议,在厦门和泉州设立试验区,引进台湾退休的军公教人员,协助制定接管的政策细节,并称这是缩短政权切换这一风险最大的过渡期。

一些台湾军人在退役后往中国大陆跑,部分人被台湾政府指控为间谍。去年11月,台湾就起诉十名现役和退役军人,指他们为大陆从事间谍活动。 文章建议利用退休的军公教人员,想必从现实中领略到这当中存在可操作空间,但如此突出退役军公教角色,无疑将加深台湾绿营将之指控为“第五纵队”的合理性,也可能加剧台湾内部分裂。

文章最中肯的是结尾:“治理才是检验统一是否成功的标准”。

贴近台湾现实,却又最政治不正确的是这句:“香港最近的动荡表明,一国两制,完全接受现有的制度的做法并不一定适合台湾”。 北京至今仍坚持一国两制是实现两岸统一的大政方针。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石泰峰星期二(8月20日)才在香港举行的“全球华侨华人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大会”上强调,一国两制将为实现两岸统一发挥重要作用。

外界最为关注的是,厦大海峡两岸城市规划研究所这篇文章,是否代表北京对台的政策走向?文章曝光的背后是否藏有深意?测风向?又或只是一次正常发布,引发负面反应后被令下架?

公开资料介绍,厦大海峡两岸城市规划研究所成立于2009年,挂名于厦大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下。 厦大台湾研究院教授唐永红接受台湾《联合报》采访时说,厦大海峡两岸城市规划研究所,主要从事城市规划相关研究工作,而非大陆对台研究体系中的一个单位。

他也说,大陆民间包括学术界意见多元,相关文章反映了大陆民间部分人士的看法,但未必代表大陆官方对台政策走向,也不会是所谓的“默许”发布。

两岸官方至今似乎有默契地都未做回应。倒是脸书上,好些台湾网民在相关贴文中按下“哈哈”表情。

很多人对所谓“全面接管台湾”不以为然,甚至嘲笑对岸在做千秋大梦。大陆微博上则只有零星的贴文和网民留言,好些人赞同,说“早该准备了”。

官方的缄默和民间的波澜显示,两岸官方都尚未做好公开讨论统一的准备,更不要说是统一之后的“接管”准备,两岸民间舆论的看法也南辕北辙,显见两岸距离水到渠成的统一还很遥远。

不过,偶尔出现所谓“接管台湾”预案激起讨论也非坏事,除了为可能到来的那一天做准备,也给人们提供平日观察政策是否一步步趋向为“接管”做部署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