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特稿:台湾迈入“超高龄” 外籍看护是答案或问题?

台湾立法院去年底通过一项修正法案,允许80岁以上年长者以及七旬重症群体不必通过医疗机构评估,就可直接申请聘用外籍家庭看护。这项被一些需要长期照顾生病家人、经济条件又有限的家庭视为德政的调整,引发了什么争议?迈入“超高龄”社会的台湾,能否依靠外籍看护人员满足照护需求?

在野党主导的台湾立法院去年底通过《就业服务法》修正案,新法允许80岁以上年长者,或70岁至79岁患有癌症二期以上者,免经医疗机构评估,就能直接申请聘请外籍看护。

在许多须要长期照顾生病家人、承受经济重担的家属看来,这是迟来的德政。不过,台湾劳动部和卫生福利部却因这项新法忧心忡忡。

劳动部担忧,新法会冲击重症家庭聘请外籍看护的权益;卫福部则担忧,新法将影响长期照护体系的发展规划。

劳动部劳动力发展署跨国劳动力管理组长苏裕国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指出,新法本星期三(1月22日)生效,但民众要进行申请、审查、办理程序,移工(新加坡称客工)的招募、引进和聘雇等配套措施也尚须与卫福部、医学团体共同讨论,新法最快六个月、最慢一年才会发布施行。

放松聘用外籍看护条件 将导致市场供需更失衡

这项新法的一个争议是,一旦更多人符合申请聘用外籍看护的条件,就会让市场供需更不平衡。

台湾目前从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和泰国四国引进移工,其中来自印尼的有19万人,占八成;越南和菲律宾各约两三万人,泰国300人。

苏裕国说,台湾会优先从现有四国扩大引进,困难点在于冠病疫情暴发后,因为台湾暂停引进移工,雇主加价抢工;恢复引进移工后,印尼又要求调高看护的薪资。

虽然劳动部去年与印度签署合作备忘录,计划先在制造业引进1000名印度移工,但家庭看护工目前不在这项合作备忘录内。

至于未来是否会扩大到家庭看护领域,苏裕国指出,必须考虑台湾民众对印度移工的接受度以及对方的表现,再决定是否扩大。他说:“移工并非源源不绝,新法又增加需求,恐怕只会加剧重症病患抢工的情形。” 

劳动部引用内政部与卫福部相关统计估算,台湾80岁以上人口有91万人,其中健康长者有53万人,即便只有三成在新法下进场抢工,将产生16万名外籍看护的需求,再加上每年自然增加约1万的人力需求,会造成外籍看护“避重(症)就轻”的问题,冲击现有22万7000个聘雇外籍看护长期照顾瘫痪、多重障碍者的家庭权益。

遇重症患者外籍看护逃跑频繁

对此,台湾失能者家庭暨看护雇主国际协会理事长、义守大学国际传媒与娱乐管理学系助理教授张姮燕受访时指出,外籍看护“避重就轻”在台湾早已发生。

她指出,外籍看护在遇到重症患者后要求转出(指转换雇主或工作)的情况层出不穷,雇主若不同意,他们就会怠工,甚至逃跑,成为高价黑工,薪水至少比做看护时的2万多元(新台币,下同,近1000新元)高出1万元。

在全台有17所安养院的创世基金会副秘书长李秀娟透露,去年聘用的80名外籍看护,有七人转出、六人逃跑。

她受访时说:“外籍看护要求转出,我们也得同意,如果重新招募,来来回回又要半年。但我们更担心外籍看护逃跑,一旦他们逃跑,他们所占据的名额必须等聘用期结束才能腾出来。”

随着新法通过,李秀娟希望外籍看护工的来源供给要充足,不要影响机构人力引进,或影响重度卧床者聘用外籍看护。

为了照顾罹癌的母亲以及严重失智的父亲,张姮燕放弃海外工作返台,但她聘雇的三个外籍看护都因想赚更多钱逃走。

第一位外籍看护到医院照顾母亲的第一天早上,便以倒垃圾为由一去不返;第二个照顾父亲的外籍看护三年约满时,她同意为对方加薪,但对方仍跑得无影无踪;第三个外籍看护被外人怂恿逃跑,后来到香港当看护,曾联系她探询回台湾做看护的可能性,但因为有逃跑记录,无法再入境。

张姮燕说:“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做黑工,工作好找,钱又多。”

台湾目前从印尼、越南、菲律宾和泰国引进外籍看护人员。图为一名外籍看护陪年长者到医院看诊。(庄慧良摄)

台湾逃逸移工四年翻倍

台湾移民署去年11月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台逃逸移工(含产业移工)从2020年初的4万8000多,激增至9万多人。依照台湾法律,除非雇主有违规事项,否则移工到台湾后应依法完成三年合约,移工也可在双方协商同意下转出。

张姮燕认为,外籍看护逃走,被惩罚的是雇主,至少要等三四个月才能申请到新的外籍看护,但对于急需看护的家庭,一天都等不了;官方目前却没有采取措施,要求外籍看护履行工作契约。

外籍看护逃跑后成为黑工,而一些重症家庭被迫加价聘用黑工,更助长外籍看护逃跑的恶性循环。

心力交瘁的张姮燕坦言,她不敢用黑工,但聘用合法的台籍看护一天要3000元;作为家属原本应该把主要心力放在照顾患病的家属身上,而今却得把所有心力放在管理外籍看护上。

自理能力评估 阻碍申请外籍看护

在野国民党和失能者家庭暨看护雇主国际协会推动修订《就业服务法》的一个原因是,病患原先须由医生判断患者无法在六个月内恢复自理能力等多项评分,才能取得巴氏量表(Barthel scale,病症暨失能诊断证明书),从而聘用外籍看护。

换言之,新法实施之前,巴氏量表是决定台湾家庭能否申请外籍看护的关键。这份文件评估患者进食、如厕、洗脸、洗澡、平地走动、上下楼梯、穿脱衣服、大小便控制等能力。

不过,由于许多医生担心因无法确切诊断而担责,往往不敢贸然为患者开立相关证明书。台湾过去也发生过病患家属要求医生开立巴氏量表被拒后,引发医疗暴力事件。一张巴氏量表的黑市价格,如今达到3万元。

对于申请巴士量表的困难,从事国际医疗的刘宏彬(60岁)深有体会。

刘宏彬告诉记者,他的哥哥近年因严重的心脏和肾脏疾病,上下床都须人搀扶,他便将哥哥从基隆接到台北同住。

为了申请外籍看护,必须先取得巴氏量表,而台北医生不敢开,本身也有重度身障的他不得不把卧床的哥哥送回有看诊记录的基隆长庚医院做评估。

台湾家庭照顾者关怀总会反对以年龄作为免评标准。该会秘书长陈景宁受访时建议,官方应以《长期照顾十年计划2.0》(简称长照2.0)来评估,至少以患者的中度失能作为聘雇外籍看护标准,减少民众舟车劳顿,也有助民众接触长照服务。

他也指出,巴氏量表确实是落伍评估方式,也给医生造成困扰,政府若早做改革,也不致于连动修法扩大外籍看护来台,引发“避重就轻”的排挤潮。

社区组织设互助平台 减轻看护者压力

台湾自今年起每五人就有一人是65岁以上的长者,老年人口将超过两成,成为“超高龄社会”,无论是政府或家庭都要面对年长者照顾问题。

为因应人口老龄化及失能、失智人口增加衍生的长期照护需求,台湾行政院早在2007就核定《长期照顾十年计划》(简称长照1.0),官方又在2017年实施改良后的《长期照顾十年计划2.0》(简称长照2.0),希望提升年长者的生活品质,减轻家属照顾压力,但长照2.0对重度失能者助益有限。

例如依据长照2.0,居家服务人员无法过夜帮忙半夜须翻身、拍背、抽痰的重症患者,家属若将重症病患送至安养机构,一个月至少得花费4万元,因此相对便宜的外籍看护成为一些家庭的首选。

台湾家庭照顾者关怀总会秘书长陈景宁告诉《联合早报》,台湾去年有86万失能失智和身心障碍人口,大约两成是重度,八成是轻度和中度,即行动不便,但并非生活无法自理。

陈景宁说,在这86万人中,39%使用居家服务,6%在日间照顾中心,14%在住宿式机构,25%请外籍看护,一成多由家里人自己照顾。

“现今的长照2.0可承接住45%的轻度和中度失能者,但重度失能者确实是长照2.0的破口。”

陈景宁说,失能者平均以每年两三万的数目增加,需求增加太快,而提供照护服务的人力赶不上增加的速度。全台日间照顾中心仅有1000个,且周末因人手不足而休息。

她认为,若能增加老人在社区中的活动,可延缓他们老化和失能的速度。

政府目前正在规划的《长期照顾十年计划3.0》(简称长照3.0)提出了共生社区,要在社区服务中心提供活动、餐食、增加社区交流,让年长者的心情更好,也有助于他们的健康,但长照3.0要到2026年才启动,有些缓不济急。

为此,家庭照顾者关怀总会租下了日间照顾中心的周末场地,并和护理健康大学等专业人士合作,自2023年申请到官方津贴,推出了“互助喘息”平台。

在这个平台下,一位专业居家服务员和一到两个家庭照顾义工,会在周末上午9时到下午5时,共同照顾六至八位年长者,让照顾病患的家属休息,而服务的义工可换得两次休息机会。

陈景宁观察,这些家庭因互助喘息平台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家人关系,彼此分享照顾的经验与辛酸 ,有些原本在家里很难伺候的长者,例如不吃东西的、爱发脾气的,来到此处后态度多有所转变,各有不同的收获;长期照顾病患的家属,至少也能周休一日。

这项创新计划获得卫生福利部认可,因此今年起将在50个地点试办,一天八小时包含午餐,只要218元。

陈景宁说:“再大的政府也无法满足各种不同病患的需求,应该用更多不同想法和思维去创新,不是仅找一个人来照顾长者的生活,而是应该对有限的人力等资源重新配置,善用科技,也可以帮助长者找到生命的意义。 ”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