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泽远:高峰论坛超出预料

中国组织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星期三(10月18日)已经闭幕,中国官方10月19日仍在忙不迭的会见参加论坛的各国领导人。

今年是中国官方发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外界此前已经料到中国将大办本届高峰论坛,但出席论坛的规模和成果还是超出了外界预期。

根据中国外长王毅星期三晚上公布的数据,本次高峰论坛有来自151个国家和41个国际组织的代表赴华参会,注册总人数超过1万人。

与2019年举办的第二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相比,本届论坛是在全球经济尚未从冠病疫情中复苏,俄乌战争和以哈冲突令世界和平蒙上阴影,以及中美博弈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举行,外界尤其是西方舆论原本并不看好论坛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但来北京参加论坛的各国和国际组织领导人的数量之多,出人预料。

这些领导人中,既有被中国官方称为“老朋友”的俄罗斯总统普京,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也有被中国称为“铁杆朋友”的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巴基斯坦总理卡卡尔,还有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智利总统博里奇,刚果总统萨苏,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肯尼亚总统鲁托,老挝国家主席通伦,斯里兰卡总统维克拉马辛哈,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越南国家主席武文赏,柬埔寨首相洪玛奈,埃及总理马德布利,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马拉佩,泰国首相社德他等20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

于是,本届高峰论坛就成了中国展示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外交大舞台。中国官方这几天的出镜率极高,不仅在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还为各国领导人举行盛大宴会,并同各国领导人举行会谈。

本届论坛的成果也超出外界预料。据中国外长王毅星期三晚上发布的数据,论坛期间,各方共形成了458项成果,数量远超第二届高峰论坛的283项。论坛的企业家大会达成了972亿美元(1333亿新元)的商业合同,也远高于第二届论坛的640多亿美元。

中国官方10月18日宣布了中国支持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其中包括中国将统筹推进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实施1000个小型民生援助项目。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两家政策性银行将各设立3500亿元人民币(655亿新元)融资窗口,丝路基金并将新增800亿元人民币资金,以市场化、商业化方式支持共建一带一路项目。

论坛的成果还包括《深化互联互通合作北京倡议》、绿色发展投融资伙伴计划、《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北京倡议》《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北京倡议》《一带一路廉洁建设高级原则》等合作倡议和制度性安排,以及到2030年为伙伴国开展10万人次绿色发展培训、将联合实验室扩大到100家等具体目标。

王毅说,这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是与会各方为“一带一路”投下的支持票。共建一带一路不搞“清谈馆”,要做“行动派”,必将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促进全球共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美国等西方国家一向将一带一路倡议视为中国改变现有地缘政治和国际秩序的大战略,近年来也提出蓝点网(Blue Dot Network)、印太经济框架、全球基础设施投资伙伴关系(PGII)、重建更好世界计划等倡议。今年9月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上,美国、欧盟、印度等宣布要合作建立“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这些动作显然是要与一带一路互别苗头,阻遏一带一路成为中国扩大其国际影响力的战略工具。

对此王毅称,中国愿从正面的角度看待中美竞争,但竞争不应该是相互抵消,而应该是相互促进。“我们不妨在国际上比一下,谁能为发展中国家建设更多的公路、铁路、桥梁。谁能为低收入国家老百姓建设更多的学校、医院、体育馆。我们有自信,我们也有底气。”

以中国现有的基建实力,美国等西方国家确实很难比中国更有能力在低收入国家修路搭桥,建设大型公益设施。过去几年,一带一路倡议虽然受到不少诟病,但整体上还是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也是众多发展中国家愿意参与一带一路的原因。

就在中国官方与各国领导人把酒言欢,共商发展大计之际,美国总统拜登正忙于赶赴中东斡旋以哈冲突,防止冲突外溢到更大范围。

但中美博弈仍在继续。美国商务部10月18日发布最终规则,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的芯片出口限制。美国、英国等“五眼联盟”也发表联合声明,指责中国使用人工智能,进行黑客攻击和间谍活动。

不过,第三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规模和成果,不仅超出外界预料,也展示出中国不容小觑的国际影响力。这或许就是王毅所说的中国与美国竞争的“自信”和“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