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抨击对华打压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

中共政治局委员、中国外长王毅抨击美国“对华错误认知仍在延续”,针对中国的手段不断花样翻新,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凸显旧金山习拜会后两国矛盾依然深厚。

王毅星期四(3月7日)在中国全国人大会议外交主题记者会上,多次直接或间接触及中美矛盾。他说,中美关系在去年11月两国元首旧金山会晤后取得进展,但美国的对华错误认知仍在延续,也未能真正兑现承诺。

他抨击美国针对中国的手段不断花样翻新,对中国的单边制裁清单不断延长,“欲加之罪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

王毅并把美国描绘成一个不自信的霸道大国。他质问:“美国如果一听到‘中国’这两个字就紧张焦虑,大国的自信何在……美国如果执意垄断价值链高端,只让中国停留在低端,公平竞争何在?”

在回答另一道有关国际秩序的提问时,王毅再度不点名指向美国,强调平等的多极化不能再允许个别或少数大国垄断国际事务,不能再允许谁的拳头大谁就说了算,更不能允许有的国家必须在餐桌上、有的国家只能在菜单里。

他提到的餐桌与菜单比喻,是不点名回击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不久前的发言。布林肯2月在德国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声称,“在国际体系中,如果你不在餐桌上,你就会出现在菜单上”,直言国际社会弱肉强食的现实。

在美国联合盟友加大对华科技针对、人工智能成为大国竞争新赛道之际,王毅在回答关于人工智能的相关问题时,也不点名警告如果企图在人工智能上搞“小院高墙”,将会破坏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完整,削弱人类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

虽然在答问中多次对美国做出反击,但相较于前几年中国外长记者会上强硬的“战狼式”表态,王毅这次的措辞相对缓和。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执行院长朱锋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评价,王毅在坚定的政策表达和相对温和的话语传递两者间做到了平衡,展现了有建设性的政策基调。

朱锋解读说:“面对国际形势紧张动荡,中国要尽可能扩大国际合作,提供中国声音,同时进一步与各国加强沟通、对话、交流……(毕竟)外交不是简单的指责攻击,外交还要寻找共同行动。”

他认为,这次外长记者会建设性的基调反映了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国对如何促进稳定、和平的思考和行动。

中国前外长秦刚去年7月被免职后,身为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的王毅兼任外长职务。这是王毅在重新出任外长后的首场两会记者会。

在约1小时30分钟里,王毅回答了21道中外记者的问题,涉及中俄、中欧关系、以哈冲突、台湾问题、俄乌战争、半岛问题、南中国海等热点议题。

王毅高度评价中俄关系,形容双方“打造了一种完全不同于冷战旧时代的大国关系新范式”,且指明这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大国关系;他也向欧洲释放善意,强调“中欧并没有根本利益冲突,也没有地缘战略矛盾,双方的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

近期中国和菲律宾的海上摩擦不断,王毅在回应南中国海问题时,让人意外地没有直接提到中菲冲突。但他强调中国“不允许善意被滥用,不接受海洋法被歪曲”,也警告域外国家不要挑事生非,不要成为搅局者和肇事方。他也重申,中国愿同亚细安国家一起努力,争取早日达成《南中国海行为准则》。

王毅也利用这个场合阐述中国外交政策方向,在回答第一个问题时就强调中国将更加自信自立,锻造中国外交的品格,也将主持公道正义,亮明中国外交的风骨。

由于官方今年不再在两会后举办总理记者会,外长记者会成为本次两会最受瞩目的活动。

王毅在记者会上还罕见回应了一道关于中国营商环境和经济前景的问题,强调“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更离不开中国。唱衰中国必将反噬自身,误判中国就将错失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