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泽远:中欧贸易战箭在弦上

欧盟委员会6月12日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新能源电动车征收反补贴关税后,中国商务部6月13日称将对欧盟乳制品展开反补贴调查,对欧盟猪肉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中欧之间的贸易战已箭在弦上。

欧盟委员会在声明中指中国电动汽车“受益于不公平补贴”,被“人为压低价格”并进入欧盟市场,对欧洲电动车产业构成了“迫在眉睫的威胁”,因此决定从今年7月4日开始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车开征临时关税,倘若中欧双方无法达成解决方案,临时关税将在生效之后的四个月由欧盟决定是否升级成为永久性关税。

欧盟对中国汽车本就有10%左右的关税。新加征的关税中,比亚迪为17.4%、吉利20%、上汽集团38.1%。除此之外,对于其他参与调查但未抽样的中国电动车品牌,将被征收21%的平均关税。

美国早在2018年就对中国发起贸易战,近期美国又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了100%的关税,实际上封杀了中国电动汽车进入美国市场的可能性。欧盟这次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强度虽远不如美国,但也将给中欧贸易设置重大障碍,对中国十分不利,中国自然要做出回应。

此前,中国已宣布将针对排量超过2.5升的汽车征收额外关税,虽然中方没有明确针对欧盟,但2.5升以上排量的汽车主要都是豪华车型,中国进口的这些汽车主要来自德国等欧盟国家。

在欧盟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第二天,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宣布将对欧盟乳制品展开反补贴调查,对欧盟猪肉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这是中国对欧盟加税的首轮反击,显示中方对于这一结果已做好了相应预案。

欧盟出口中国的乳制品和猪肉产品主要来自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这几个国家正是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重要支持者。显然,中方选择乳制品和猪肉产品作为首轮反击的目标,就是要对欧盟国家实施“精准打击”。

法国被认为是这次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税的主要推手。有分析称,因为法国车在中国市场已不具竞争力,法国并不像德国那么担心中国对欧洲汽车采取反制措施。同时,法国这么做也是迫使中国车企到法国设欧洲总部,并要求在中国对欧洲投资和供应链等问题上,必须听从法国的建议。

但中国车企不愿将欧洲总部设在法国,因为法国建厂成本高昂,没有完善的电动汽车供应链,也不愿给中国企业提供更多的补贴。

目前中国车企在欧洲的生产中心设在对华更友好的匈牙利。匈牙利的优势在于成本较低,中匈关系比较稳定。2022年,宁德时代在匈牙利投资数十亿欧元建造电池工厂,带动一批供应商到匈牙利投资,比亚迪也准备在匈牙利建厂。

不过,匈牙利在欧盟中的影响力毕竟有限。德国、法国才是欧盟的“发动机”,西班牙也在欧盟中颇有影响力。德国作为汽车制造大国,中国车企很难进入,法国的条件又过于苛刻,也不是中国车企的主要选项。西班牙是欧洲第二大汽车生产国,许多车企将西班牙作为进军欧洲的跳板。今年4月,中国奇瑞汽车公司正式在西班牙巴塞罗那设立合资企业,共同开发电动汽车新产品,表明中国车企已开始在西班牙布局,以求在欧洲站稳脚跟。

在欧盟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前,中国已宣布对原产自法国的白兰地进行反补贴调查,针对法国的意图十分明显。如果中欧在7月4日前谈不拢,欧盟开始对中国电动汽车加税,中国可能还会对法国等支持加税的欧盟国家采取反制措施。

其中,中国最有力的一项反制措施可能是针对欧洲空中客车公司(Airbus)。法国是空客公司的重要产地,而中国是空客公司的主要市场之一。目前中国自主生产的C919客机已基本成熟,一旦对空客采取贸易反制,将给法国和欧盟的航空产业带来很大影响。

当然,如果中国对空客采取行动,将意味着中欧贸易战大幅升级,会给双方都带来重大损失。对中欧来说,贸易战是一把双刃剑,一旦开打并升级,双方都将是输家。而且,中欧关系也将继续倒退,中国通过经贸关系争取欧洲,以便让欧洲不完全倒向美国一边的努力可能会付之东流。

中欧贸易战其实是中美全面博弈的外溢和延伸。2018年美国发动对华贸易战后,欧洲从自身利益出发并未紧跟美国限制对华贸易。但拜登政府上台后,积极拉拢欧洲对抗中国,尤其在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美国“拉欧抗中”的努力取得重大进展。

因此,中国虽然有能力反制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但如何在反制的同时掌握平衡,避免中欧关系大局失控,不让欧洲重要国家成为中国新的对手,也是中国决策者必须审慎应对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