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花钱你就是上帝,你不花钱你就是狗屁!”
中国天津一名导游上个星期五(7月19日)如此怒斥来自太原的年长游客,原因是他们在景点消费不达标。她发飙的这一幕被拍下传上网,连日来引起舆论广泛关注。
视频显示,这名导游在旅游巴士上对大爷大妈咆哮:“你们这不是相当于在白嫖我吗?对不对?这么热的天,我带着你们去外边玩儿,你们一路跟我玩过来,都说我讲得好,这样欺负我一个小姑娘合适吗?都是那么大年纪的人了,不知道怎么回事啊?”
导游继续怒怼:“一车52个人买了900块钱(人民币,下同,166新元),我现在赔都赔死了。那么多人空手出来……我说你们多少买点,别空手出来,我搁里头交代不了。”
她毫不客气地质问道:“为嘛就不能花10块钱,花20块钱支持我一下?买了东西我不说啥,一大半都不买东西好意思啊?就这么给你们太原人丢脸是吗?你花钱你就是上帝,你不花钱你就是狗屁!太让我失望了!”
导游强制游客消费
她接着放狠话强制游客消费。“叔叔阿姨我告诉你们,你们今天不买东西你们走不了,900块钱咱走不了知道吗?……买了东西的叔叔阿姨不用下车,就在上面待着就行了,没买东西的现在还得给我下来去里边买去,什么时候买到1000多块钱,买到2000块了你们再走。”
这名导游对年长游客的强烈指责和地域性的偏见言论被曝光后,迅速在网上炸开了锅。少数网民认为导游谋生不易,要求游客花个30块钱50块钱并不为过,“虽然旅游是明码标价,但其中也有人情,人家导游也要养家糊口”。
有网民同意说:“50人才消费了900元,一人20不到,这个导游也是踩到屎了……其实吧,52人要求消费2000,人均也就40,比起那些去云南旅游人均消费要求5000多的黑团还是良心多了。”
较多网民则谴责导游强制消费的猖狂行为无异于抢钱,“跟直接伸手去人口袋里掏钱有什么区别”。
也有网民认为导游的言行无视消费者权益,简直践踏了职业道德底线。
在舆论迅速发酵之际,官方立刻启动调查,当天就有了结果。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官方微信号在19日深夜发出通报,批评导游当天早上的言辞失当、态度恶劣,存在胁迫旅行者消费行为,引发游客不满。
通报也透露,涉事导游的证件因有效期满未申请换发,已于去年9月被注销,属无证导游。
导游被罚3万元
官方因此责令导游改正违法行为,拟对她顶格处3万元罚款,并没收违法所得。
舆论持续热议,导游隔天发布视频道歉,直言自己“年轻不懂事”,并几度哽咽。她也透露个人的困境,提及弟弟因病瘫痪,家庭负担沉重,自己之所以行为失当,部分原因是出于为弟弟筹集治疗费用的急切心理。
岂料,她的道歉视频掀起另一波讨论。一部分网民予以同情,觉得导游的诚恳道歉显露其悔意与自责,应获认错悔错、改过自新的机会。
不过,也有网民认为,导游的职业操守直接关系到游客的权益与旅游行业的形象,强制购物与侮辱性言辞已严重违背职业道德,不应轻易被原谅。
事实上,导游辱骂游客强制他们消费的乱象近年来层出不穷。早在2013年3月,四川一名导游在九寨沟旅游风景区某景点门口,因五名年长游客谢绝他安排的某自费景点项目在车上休息,待其他游客下车后,竟大发雷霆对他们大爆粗口。
今年2月,有游客反映在云南丽江跟团旅游时没有购买玉质手镯,一家五口被导游赶下车。当地旅游局随即介入调查,吊销涉事旅行社的业务经营许可证,并分别对导游以及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罚款2万元。
这些年来,类似的例子屡禁不止,一般认为背后的主因是不合理的低价游。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报告,在2023年典型消费舆情事件中,近三成的受访者最关注“低价旅游团暗存强制购物问题”。
不合理的低价游市场
《工人日报》的一篇评论总结说,不合理低价游成为“打不死的小强”,首先与一些地方畸形的文旅发展观和不合理的导游薪酬机制相关。在急功近利赚快钱的目标下,一些地方的组团社、地接社、商家店铺等形成利益联盟,且很难攻破;不少导游没有底薪,只能去赚人头费和购物提成,被动地沦为低价游的执行工具。
澎湃新闻的评论进一步指出,参团游一般多由组团旅行社收取客人团费,然后支付一定费用委托旅游目的地的地接社,提供行程安排和接待服务。但在不合理低价游的模式中,组团社给予地接社的费用很低,甚至出现地接社还给组团社费用的情况;而地接社自然不是活雷锋,它们的收益主要是通过强迫或变相强迫游客消费并从中收取提成来实现。更极端的是,一些地接社还对游客进行二次转卖,将之“外包”给私人导游以获利。
评论形容:“在这番运作下,游客已不是消费者,而是各旅行社、导游、商家合谋之下‘待宰的羔羊’——它在根本上扭曲了参团游的初衷。”
《法治日报》引述的法律专家也指出,监管力度不够、低价游市场盈利高于违法成本,也是乱象频发的原因。
有分析也将矛头指向近来兴起的营销方式,好些商家与时俱进通过直播间和私信的方式推销低价游,并以这些旅游配套获“政府补贴”“企业赞助”等话术,削弱消费者尤其是爱占便宜的年长者的警觉性。
40元四天三晚游桂林
就在本月,海南有名博主发视频称母亲执意要参加“40元四天三晚游桂林”的老年旅游团,自己苦口婆心劝诫母亲未果,还被母亲批评“不正常”。他只好报警求助,无奈警察上门也束手无策,主因是旅行社向母亲宣称有“国家补贴”。
此事在网上同样引起热烈讨论,官方随即展开调查,发现相关导游涉嫌向消费者虚假宣传兜售物品,官方已立案并将根据结果严肃处理。
显然,“不正常”的不是那名博主,而是桂林旅游配套的价格,但总是有人不觉得“不正常”,而且这样一味追求低价的消费者预计不在少数,这就为不合理的低价游提供了市场基础和发展空间,进而巩固背后的利益链。
导游强制游客消费的乱象多年来备受诟病却又久治难愈,说到底需要消费者、业者和监管层各方从源头多管齐下整治。单靠游客一件一件地在网上曝光,而后官方又一次一次地反应式罚款处置,恐怕难以根除旅游业的这个顽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