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学家指出,货币政策“放大招”非常有必要,但财政政策要紧跟上,并称国债规模加大至10万亿(人民币,下同,1.84万亿新元)都不算夸张。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贾康星期二(10月1日)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说,目前财政上可用的主力型资金支持工具及其发力的主攻方向,即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的操作余地,是相当大的。
他认为,这些公债资金可用于政府投资,解决非政府主体碰到市场失灵时力不能及、但客观上需要做的一些长周期的、促进结构优化和发展后劲的基础设施及公共工程项目。
贾康指出,这些措施可带动非政府主体提振信心,形成向好的预期,进而让非政府主体应该做的投资也活跃起来。
至于财政政策发力的规模,贾康称:“现在加大国债规模筹资,安排到4万亿,甚至10万亿,也并算不夸张。”
他解释道,2008年中国推出4万亿元一揽子政府投资经济刺激计划,相当于当时全国生产总值的十分之一以上,中国去年GDP已超126万亿元,但目前发债的规模在GDP中的占比不到1%。
贾康称:“只要把公共部门负债机制运用好,这些并不会加重政府负担,因为长期和超长期国债有30年到50年的腾挪空间,非常值得利用。”
彭博社报道称,贾康的言论,反映出外界对中国政府扩大公共支出以刺激经济的预期不断上升。
渣打银行中国宏观战略主管Becky Liu认为,贾康提出的规模是“现实的”。“这更多的是关于支持的意愿,而不是支持的规模——如果不够就加码,直到足够为止。”
路透社上周报道称,中国计划在今年内发行约2万亿元的特别国债,其中1万亿元将主要用于刺激消费,另外1万亿元则帮助地方政府解决债务问题。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