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也有一些这样的理想主义者,认为我们不应该在身份证上标注种族和籍贯。看看英国发生的暴动,应该说,“种族色盲”可以休矣。千万莫把和谐与表面的宁静视为自然而然的事,更不能误以为我们真的已经融于一炉了。

7月29日,位于英格兰西北部的绍斯波特(Southport)发生17岁少年持刀闯入一儿童舞蹈坊杀人案,造成三名女童死亡,随后英国各地掀起暴动。这是英国时隔13年来最严重的骚乱,一些地方的暴徒投掷燃烧瓶、打砸和抢劫商店,袭击教堂和纵火烧毁警察局,造成多名警察和民众受伤,有数百人被捕。西方媒体普遍把这次暴乱称为 “英国暴动”(UK Riots)。

英国上一次大规模暴乱发生于2011年,有传媒称为伦敦之炎、伦敦暴动。那年的8月6日晚上,在首都伦敦开始的一系列社会骚乱事件,一直持续到8月10日才平息。骚乱导火索是该年8月4日在伦敦北部的托特纳姆,一名29岁的黑人男性马克·达根被伦敦警察厅警务人员枪杀。前后两次暴动起因不同,但都和种族情绪有关。

非常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少年杀童案之所以演变成暴动,根据官方和媒体的说法,是因为血案发生后,马上有人在网络散播假消息和仇回(回教徒)言论,说杀人者是刚偷渡到英国不久的回教徒。这马上激起各地的反回和反移民情绪,一发不可收拾。由此也可见英国社会积压着一股很大的反移民(尤其是回教徒移民)的不满心理。

按照英国法律,未成年罪犯的身份原本不可公开,但法院做出了特别决定,公布这名杀人少年的身份。原来他不是什么偷渡客,更不是回教徒,而是移民英国的第二代土生土长公民,父母来自非洲卢旺达,是基督教徒。此举慢了一步,无法阻止暴动在各地发生,但至少起到澄清谣言,抑制暴动进一步恶化的作用。

我们可以间接得到的第一个警示是,在社交媒体和自媒体时代,谣言、仇恨言论和各种假消息的传播速度惊人,星星之火可以迅即变成燎原之势,后果也可怕。基此,社交媒体公司必须受到一定的法律管制,言论自由不是绝对的,凡事都得有个底限。社交媒体给人的方便前所未有,一个唯恐天下不乱的人,弹指间就能在网络上掀起波涛。X的老板马斯克就是如此,他在暴乱发生后竟然发出推文:英国内战难以避免!立即引起英国政府的震动。明明是幸灾乐祸,火上浇油。

其次,政府部门必须能在第一时间拿出证据辟谣,保持消息畅通,透明处事,安定民心;与此同时,也必须果断出手,不能拘泥于成规。如这次英国警方和法庭拘泥于不能公布少年罪犯身份的法律规定,后果肯定更糟。

再次,暴动发生后,英国警方立即出动大批警力针对暴民,数天内就拘捕了数百名滋事者,并迅速把他们控上法庭,起到威慑作用。暴乱以及随之而起的反种族主义示威(示威和反示威,反映社会分化),经过10天左右算是平息了。设想如果警察犹豫不决,任由示威者和暴徒胡作非为,后果会是如何?能那么快就平息吗?

我们由此马上会联想到2019年香港爆发的所谓 “反送中”暴乱。在那次暴乱中,暴徒肆无忌惮,甚至冲进立法院大肆破坏,香港警察却一直保持容忍态度,不敢对暴民下手。结果如何?又如2021年1月6日美国国会山暴乱,若不是官方紧急调派军警应付和针对,结果也难以想象。

我们可以间接吸取的第二个警示是,和平示威和暴乱完全是两回事,必须及时止暴。暴乱绝不是当年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所形容的一道美丽风景线。为什么当暴乱发生在香港就不是暴乱,发生到自己头上时就是暴乱,而且必须立即针对,逮捕暴民,恢复秩序?如果暴乱是人权,是自由和民主,为什么不让暴徒像香港暴徒一样占据国会山?为什么不让英国暴民继续自由示威?

在香港暴乱期间,英国政客和主流媒体可说不断煽风点火,这回火烧到自己眉毛了,看看英国媒体是怎么说的。著名 《经济学人》杂志提出了三个建议:严惩暴徒、支持移民和改进地方服务。注意,第一个建议就是严惩暴徒。和平示威和打砸抢烧完全是两回事。可当别人家发生暴乱时,为什么没有出现这样的建议?这就是假道学。

在西方,集会游行示威被视为自由权利,但随着社会的变质(如人口的构成已从单元变为多元),示威游行往往都会演变成暴力破坏和打砸抢烧。这是值得我们警惕的。

我们可以吸取的第三个警示是,种族情绪是很原始的,即使是在所谓的发达国家也是如此。英国在内的欧洲国家,这些年来接收了数以百万计的移民。这些移民主要来自中东和非洲的回教国家,由于数量庞大,他们已在社会中形成有影响力的群体,并同样使用他们的各种“自由权”,包括示威游行,但他们在集会中挥舞的并不是米字旗,而是绿色的回教旗帜。难怪很多英国人感叹今时不同往日。与此同时,许多白人也开始感受到自己的身份认同受到威胁。他们可能不知道的是,回教不仅是宗教信仰,也是一种严格的生活方式。要他们融入西方社会,难!

以前,移民英国的人很少,到了当地自然必须主动设法融入,而英国人也认为,外来者融入和英化是理所当然的事,你来到伦敦就得活得像个伦敦人。但现在移民多了,不仅没有完全融入,还形成自己的“飞地”。这让许多信仰基督教的白人很不舒服,因此也产生反回和反移民的强烈情绪。这次的暴乱深层原因在此。这些让人把罪案的增加、失业等社会问题都归咎于移民。因此,当政府把他们都归纳为极右派时,他们都很不服气。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只是在表达作为一个道地英国人对非法移民问题的不满和担忧。

英国已经不再单元,因此我们看到非白人市长以至首相的出现。这固然体现一定的社会包容,但种族矛盾也在暗流涌动。有些理想主义者认为,我们应该“种族色盲”(Race Blind),意思是把不同种族都视为同一种族,这样就可以消除种族矛盾。这不仅理想,也近乎幼稚。

新加坡也有一些这样的理想主义者,认为我们不应该在身份证上标注种族和籍贯。看看英国发生的暴动,应该说,“种族色盲”可以休矣。千万莫把和谐与表面的宁静视为自然而然的事,更不能误以为我们真的已经融于一炉了。看看英国人的暴动就该醒悟了吧?美国200年的经验,更足以说明,种族问题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维持种族和谐是一项没有终点的工程(work in progress)。

最后应该进一步探究暴动的各种原因。暴动的近因是杀人案,远因则是种族矛盾,更确切的说,是反回教徒的种族情绪。但还有另一个大背景,那就是经济低迷。经济繁荣时,很多社会矛盾会暂时蛰伏,经济一恶化,矛盾就会很快浮出水面。英国自脱欧以后,经济就一蹶不振并严重影响就业。过去几届保守党政府治国无方,首相一蟹不如一蟹,最后是工党取而代之。这是社会积压不满情绪的大背景。这几年,世界性通胀导致百物涨价,对低薪家庭而言更是百上加斤;而政府财政捉襟见肘,也难有什么作为,无法像新加坡政府那样,一次又一次给老百姓发放生活补助金。

7月28日的新闻报道说,刚上任的财政部长里夫斯拟向国会公布财政审查结果,首相斯塔默在报告公布前宣布,英国已“破产和支离破碎”(broke and broken),指责保守党政府造成200亿英镑(约349亿新元)的赤字。联合王国真的是日薄西山了吗?

作者是前新闻工作者、前国会议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