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奕婷:说穿了又是沟通不良

身份证号码遮与否事件,过去一周闹得满城风雨。虽说突然发现能在会计与企业管制局网络平台Bizfile,免费查找到他人的全名和完整身份证号码,是挺令人惊讶的,但真正让人们震惊的,想必是赫然得知政府不再将身份证号码视为隐秘的个人信息,并决定无须再遮蔽。

什么时候说的?怎么我不知道?《个人资料保护法令》不是要求只显示最后四个号码和字母,为什么现在说法换了?个人资料还安全吗?个人能做什么?个人需要做什么?

这令很多国人霎时间产生许多不解和疑问。其实,自2019年9月1日《个人资料保护法令》生效以来,也正是政府多方宣导,成功让国人改变对身份证号码的态度,从过去的随意分享,到如今视为个人重要资料的一部分,谨慎看待,不随便给,也不任意公开。现在,人们的观念已经是身份证号码必须小心处理,是一组一辈子跟着自己,不能更换的独特身份识别码,而且还包含个人关键信息,例如出生年份。一个人可以更换名字,但身份证号码不是想换就换,政府成功塑造了民众这个概念,现在突然说它无须隐秘处理,对大家简直是一种认知错乱。

但既然过去五年能够通过法令和宣导,让全民对个人身份证号码形成防护意识,今天也自然可以如法炮制改变观念。问题在于,这个沟通做足了吗?

数码发展及新闻部长兼内政部第二部长杨莉明,在记者会上致歉及解释时说,政府并非不愿意事先沟通,而是因为事发突然,还来不及做好沟通方案。有关部门本来的计划是:先在政府内部设定新的不遮蔽部分身份证号码的做法,明年初才就私人领域如何改变,进行公众咨询,之后才更新有关身份证号码的使用指导原则。换句话说,政府今年7月发出内部通告时,本来只是考虑调整内部的做法,明年面对社会大众时就会有全盘沟通计划。

但这个思路本身恐怕已经是沟通上的失算。首先,由数码部管理的智慧国及数码政府工作团队,并没有在内部通知前,同步想好怎么与民众沟通,甚至没有想到要同时预告公众。改变牵涉到政府许多须面向民众的服务部门,又涉及全民针对身份证号码的关键认知变化,官方何以自信内部沟通不会外泄,引发大众的疑问和焦虑?

就算真能确保内部沟通严格保密,这么兹事体大的改变,在内部通告时是否注意强调须小心处理?这份内部通告媒体没有看到,内容不得而知,但会导致企管局误解,是沟通的文字不够精准,还是处理官员的理解能力不足?

企管局准备最终完整公开身份证号码的决策,必然来自高级别的主管,结果看来却是大家一起集体误解,甚至在向数码部后续沟通查询后,还是没弄清,继续错误行事。这当中的沟通失效,真的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即便真的就是人为沟通疏失,企管局官员当时都知道公众全然没有心理准备,在决定让Bizfile网站公开完整身份证号码前,难道没有意识到贸然开放个人资料,会让全民一惊吗?政府向来强调要更好地了解民心所向、回应民众诉求,这次是因为有人只是准备照章行事,还是当中是有人觉得不妥却保持沉默,或反映政府内部有效沟通欠缺、沟通文化不足,都值得借机反思。

另一个关键沟通失误,则发生在企管局事件最初曝光后,数码部的第一个正式回应。民众当时认为这是企管局的疏漏,因为不知道政府对待身份证号码的立场已经改弦易辙。但官方文告第一段犹如晴天霹雳,直接表明身份证号码与真实姓名一样,并非敏感信息,所以没有必要再继续遮蔽,最后宣布:“公共机构将逐步淘汰使用隐蔽的身份证号码,以避免给人一种虚假安全感。”还来不及消化这个抵触直觉认知的新论述逻辑的民众,在措手不及后哗然,就不难理解了。

杨莉明自己也承认,这些概念不容易解释给民众理解,当中包含很多层面,因此数码部原本煞费苦心要准备好完整的公共沟通计划,在明年逐步展开。可惜这个出发点和同理心,并没有在部门危机处理的第一个回应的语气和遣词用字中显示出来。

我常常觉得政府在面对重大危机时的民众沟通做得相当到位,反而在一些日常相对不起眼的政策改变或措施调整时翻车。这或许也说明沟通要做得好确实不易,不只要有大局的考量和准备,更必须在落实的每一步,都有具备政治敏感度的人在推动。

(作者是《联合早报》副总编辑)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