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型银行响应官方房产救市举措 学者:未来三个月是关键期

中国房地产危机持续加剧之际,中国大型银行据称已跟进响应官方上周推出的房产救市举措,敦促分支行向购买代售住房的国有企业发放贷款。受访学者研判,未来三个月是中国楼市稳定的关键期,一线城市楼市期间如果持续复苏,方可确定官方近期出台的救市措施见效。

彭博社星期三(5月22日)引述消息人士披露,中国工商银行等国有银行正在指导分行经理发放贷款,接受已购房产作为抵押品,主旨在消化过剩的住房库存,表明中国化解房地产危机的紧迫性。但因面临房价不确定性,以及国企创造回报能力有限,此举也可能对银行造成挑战和风险。

中国政府5月17日推出多项房产救市举措,包括取消房贷利率下限、降低最低首付款比例等。中国副总理何立峰也提出,地方政府应酌情以收回、收购等方式妥善处置已出让的闲置存量住宅用地,以帮助资金困难房企解困。这意味着地方政府可收购未售出商品房作为保障性住房。

中国人民银行上周也宣布将设立3000亿元人民币(562亿新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帮助支持国企以较低利率收购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

中国信贷今年4月也首度萎缩,贷款增长逊于预期,表明借贷需求疲软。路透社星期三引述四名消息人士披露,中国央行近日已指导部分商业银行加快5月放贷步伐。

中国经济学者、辽宁大学特聘研究员陈波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大型银行松绑放贷有助于提振楼市,贷款经理也会更愿意接受以房产作为抵押,帮助拥有大量房产的企业进行融资脱困。

陈波分析,商业银行对可能出现的坏账必然有所警惕担忧,但以严格标准审核商业信贷及评估风险的做法持续不变,叠加目前房地产资产价值已跌至低谷,预计银行面临的风险可控。

何立峰星期二(21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地方中共党委金融办主任会议上,则要求统筹做好房地产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等相互交织风险的严防严控,同时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着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今年4月跌至八年最低点,引发市场担忧地方政府面临资金短缺,无法提供购房所需资金。

陈波指出,尽管中国多地财政吃紧,但多数二线以上、沿海三四线以上城市还是有钱可用,预算中仍有为提供保障性住房预留支出。在供过于求的楼市中,地方政府的角色可能会从供应方转变成需求方,目前无须再自行招标开发,并可将这部分预算改用于收购商业房企的房产,充作保障性住房之用。

另一方面,中国多个城市星期三下调首付和抵押贷款利率,其中合肥和武汉首次购房者的首付比例从20%降至15%,是中国央行上周宣布的最低首付比例。二次购屋者的首付比例也从30%降至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