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发展及新闻部长杨莉明说,新加坡和中国政府间首个旗舰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充分体现了两国在高水平合作上的远见卓识,它代表了新加坡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坚定信心,如今也成为中国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的成功典范。
杨莉明星期五(10月11日)在由《联合早报》主办的第六届新中论坛上致辞时,高度评价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以来取得的成果。
今年是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30周年,本届新中论坛也在苏州工业园区举行。
杨莉明说,经过30年的发展,园区已成为中国国内最具竞争力的工业园区之一,“这是园区长期努力的成果,也是新中两国密切合作硕果累累的最佳体现”。
杨莉明是首批派驻苏州、参与园区开发建设的新加坡政府官员。她说:“我对苏州的情怀不胜言语,与同僚们的友谊更是难能可贵。”
回忆起1983年第一次到苏州的经历,杨莉明说,当时15岁的她还得申请“回乡证”,陪同祖母到中国探亲旅游。第一次踏入中国,当时住的是友谊宾馆,因为五星级酒店还没盖起来;买东西用的是外汇券,因为外宾不能使用人民币。“最令我意想不到的是,之后竟然有机会在这美丽的苏州生活。”
杨莉明说,当年新中两国领导人构想出这个富有远见的合作项目,通过 “软件转移” 这个新颖的形式把新加坡的发展经验与苏州分享。“这个项目也是在新中两国正式建交不久后启动的,代表了新加坡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坚定信心。”
杨莉明与苏州老朋友叙旧
在论坛期间,杨莉明还抽空与20多年前在苏州工业园区工作时结识的苏州老朋友见面叙旧,了解六名老朋友和他们子女的现状。
杨莉明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在苏州见到老朋友非常开心,“我们当时在园区开发建设的起步阶段共同打拼,经历了许多艰难,要克服种种难关,这种感情是非常特别的。”
她说:“我也非常高兴看到老朋友日子过得很好。这充分反映当时园区项目的目标,最终惠及的是市民们,其中就包括我许多中国籍的朋友。”
展望园区未来发展,杨莉明说,从原来的“软件转移”到现在的“互学互鉴”,是一个非常良好的发展;新中两国无论是在官员层面、商界层面,还是在民间层面的互动都可以继续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