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原:俄乌战局:从去年到今年

与2023年相比,本年乌克兰面临的形势或更艰困些。近期须观察的是,在攻克阿夫迪夫卡后,俄罗斯的攻势能否继续取得重要进展。不过仍然可以认为,2024年俄罗斯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概率较低——乌克兰方面也如此。本年或难成为克里米亚战争结束的1856年。

笔者在去年1月25日于《联合早报》发表评论文章《俄乌战争难在今年分胜负》,指出:“俄罗斯国力固然有限,但能支撑该国本年继续展开乌克兰境内战事。或许本年从岁首到年终,世界各国会看到俄乌战争仍胜负难分。”我还将俄乌战争与克里米亚战争进行比较,并提出:“对俄乌战争而言,今年或难成为克里米亚战争结束的1856年。”对于俄乌战争的2024年,笔者的预测仍然是,它或难成为克里米亚战争结束的1856年。

去年初有一种论调较为流行,可称为“俄罗斯速败论”。在瓦格纳首领普里戈任发动兵变后,这种论调又一次甚嚣尘上。《联合早报》去年7月18日刊登了黄元先生的《普京的回光返照》,里面提到:“俄军内部矛盾深刻,庶几为一盘散沙,且普京已丧失有效组织与领导力”“普京已经失败。接下来的大概率趋势是,普京失政,俄罗斯政体改革、发展转型。”

其实,笔者仍愿看到那些持“俄罗斯速败论”者继续坚持立场,这样辩论可继续展开。不过,“事实是顽强的东西”(列宁曾经引用的话)。俄乌战争去年的事实是:乌军反攻进展相当有限。本年最新事实则是:乌方放弃了阿夫迪夫卡。

乌克兰军队撤出阿夫迪夫卡几乎是必然。按照新任乌军总司令瑟尔斯基2月17日在脸书上的说法:撤军是为了避免被包围,保护士兵生命与健康。说法固然有道理,但须提及一点:乌方在火力不足情况下,人员伤亡数字应该较高,这应也是做出撤军决定的重要原因。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国防部长绍伊古说,俄罗斯军队一天对阿夫迪夫卡发动了460次打击,“这是200吨的弹药”。乌克兰南部部队负责人在声明中谈部队撤退原因时,提到俄罗斯“10比1的炮弹优势”(依据《纽约时报》)。目前乌克兰已经面临兵员不足(不仅火力不足)的困境,如果使阿夫迪夫卡彻底沦为“战争绞肉机”,对它比对俄罗斯更为不利。

去年12月19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乌军领导人提议再征召45万至50万士兵,后来扎卢日内(时任乌军总司令)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以军事机密为由,未透露动员计划具体数字。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扎卢日内在接受英国《经济学人》专访时承认俄乌战争陷入僵局,并且认为打破僵局需要巨大的技术飞跃,“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我们已经达到使我们陷入僵局的技术水平”。在前线战事处于僵局且突破无望情况下,乌军领导人为何主张大规模征兵?这应该用伤亡人数较多来解释——而这又导致乌军所预估的本年伤亡数字也较高。

扎卢日内的话并非仅代表个人,而是反映了乌军的看法。瑟尔斯基对战场形势的研判应与他相近。瑟尔斯基已表示将从进攻战略转为防御战略,以求耗尽俄罗斯的力量。

回顾2023年俄乌战局演变,5月份及以前,最值得关注的是巴赫穆特争夺战。

瓦格纳部队为俄罗斯攻占此地发挥了重要作用。次月乌克兰军队发动反攻,但进展相当有限——扎卢日内在接受《经济学人》采访时提到经过五个月反攻,乌克兰仅向前推进17公里。在乌方反攻受阻后,俄方在局部加强攻势,包括阿夫迪夫卡。至于最近战场形势,按照瑟尔斯基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的说法:“敌人现在几乎沿着整个前线推进。”他的话会令“俄罗斯速败论”者感到失望。

与2023年相比,本年乌克兰面临的形势或更艰困些。目前大致可以研判,乌克兰今年像去年那样采取大规模反攻的可能性很难高估。近期须观察的是,在攻克阿夫迪夫卡后,俄罗斯的攻势能否继续取得重要进展。不过仍然可以认为,2024年俄罗斯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概率较低——乌克兰方面也如此。

正如上文提到,今年或难成为克里米亚战争结束的1856年。上海交通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伟男2月21日在《联合早报》发表文章《如何评价当前的俄乌战局?》,提到“其实阿夫迪夫卡与此前的马里乌波尔、巴赫穆特和马林卡一样,都是经过长达几个月的绞肉机式鏖战后,乌军最终被迫撤出的残酷战例。但现在回看这三场战役,都未能从根本上挫败乌军在战场上的整体反攻态势。”在阿夫迪夫卡失守后,乌克兰“在战场上的整体反攻态势”或许仅存在于王文想象中——上文引用的瑟尔斯基的话可以为证。

王文还说:“中国也向乌克兰提供了一些人道主义援助,以彰显自己负责任大国形象。”所谓“负责任大国”的提法,未必会得到部分乌克兰人士赞同。中国在俄乌战争期间对俄罗斯提供的多方面支持与帮助,意义远远超过对乌克兰的“人道主义援助”。王伟男谈到国际社会对乌克兰的同情与支持是“一边倒”的,却未提中国对俄罗斯的支持也近乎是“一边倒”的。

作者是旅加时评人、军事史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