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冬涛:激进台独撕裂台湾,武统民意为难大陆

民族主义主要通过发动人类的两种最基本的情感来获得动力,一是爱,二是恨。更具体地说,是对自己国家的爱和对敌对国家的恨。理论上能够对这两种情感进行区分,例如把对本国的爱称为爱国主义,把对敌国的恨称为民族主义。但在现实中,两种情感往往混杂在一起。例如很多人都认为爱国自然就包含着对敌国的恨,否则就不是真爱国。还有人打着爱国的旗号,理直气壮地宣传对他国的恨。也许,可以把这种爱恨融合的情感和行为,称为爱国-民族主义。

过去八年,台湾和大陆处于敌对状态,这种爱国—民族主义在两岸都开始发酵。随着赖清德即将担任台湾下一任总统,两岸的爱国—民族主义都面临激进化的可能。在台湾,激进台独有可能再次登场;在大陆,武统民意有可能再次高涨。激进台独的口号是爱台湾,但表达方式主要是对自己眼中一切不爱台湾的群体的恨,尤其是对大陆的恨;武统的理由同样是爱国,但主张用武力来表达这种爱,或者说,用武力来表达对台独的恨。

全球媒体都关注台海,唯恐台湾的激进台独和大陆武统民意的对抗进入恶性循环,以至于两岸刀兵相见,影响全球经济,影响某些国家的地缘战略布局,影响各国在台湾和大陆的各种利益。如果就两岸各自内部来讲,无论是激进台独,还是武统民意,即使还未发展到军事冲突的程度,都会给各自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激进台独会撕裂台湾,武统民意也会让大陆政府陷入两难。

陈水扁在第二任期搞激进台独的时候,笔者恰好在台湾调研,亲身体验了激进台独如何撕裂台湾社会。当台湾社会的悲情、反抗意识被各种激进台独政策发动起来后,爱台湾就变成了恨敌人,恨自己眼中一切不爱台湾的人。因为阿扁和民进党认为自己是唯一最爱台湾的,所以一切不支持阿扁和民进党的,都是不爱台湾;因为阿扁和民进党垄断了爱台湾的方式,所以其他一切爱台湾的方式都不是真爱台湾。这些不爱台湾的人,除了对面的大陆,台湾内部首当其冲的就是有“原罪”的外省人,而民进党内部对阿扁常有异议的“十一寇”,也被深绿归为不爱台湾之列。

当时台湾内部的冲突不仅在立法院,也蔓延到民间的不同族群之间,选举期间大陆更是成为众矢之的。当时身在台北的我从电视新闻里看到,一位女士在马路上大声叫一位外省老荣民“滚回大陆去!”气得那位荣民伯伯举起手里的雨伞打她。我的一位正在读博士的朋友是外省第二代,因为在台北忍受不了对外省人越来越公开、越来越强烈的各种歧视,躲到东南亚一年去调研。还有一位说相声的艺人告诉我,因为自己说话是北京腔,有时候打电话会感到对方的歧视。

而我自己,某天傍晚在台北某民进党候选人的造势大会上,来台后第一次感到惶恐不安。去之前我没吃晚饭,本想在大会周围的小吃摊上买份“大肠包小肠”,然后边吃边看。当时大会主席台上的人一直在用台语猛烈抨击大陆,台下观众群情激愤,也用台语高呼口号来回应,让我这个只会说北方普通话的大陆人噤若寒蝉,生怕一开口就被识破是大陆人,心想也许会被周围人拳脚相加。结果胆战心惊的我不敢在周围小吃摊上开口买东西,跑到很远的地方,听不到大会喧嚣后,才放心吃了个饭,心里禁不住想:这也许是台湾的文革吧?激进台独撕裂了台湾社会,搞激进台独的陈水扁和民进党也都尝到了玩火的恶果。民进党在2008年大选中惨败,阿扁也进了监狱。

如果说激进台独是爱国—民族主义在台湾的表现,武统民意可以说是其在大陆的表现。大陆政府仍然坚持和统是第一选择,武统是在某些条件下的最后选择。但大陆民间的武统民意却激进得多:他们认为和统的希望已经丧失,拖延武统只会让台湾越来越远离大陆,让以后武统的代价越来越高,所以必须尽早武统。这种观点和大陆政府的立场是相冲突的,表达的是对政府对台政策的不满。果然,2019年笔者在大陆九个城市进行手机随机调查后发现,居民对中央政府对台政策的不满意率,要远高于对政府整体工作的不满意率,而且支持武统的人对政府的台湾政策更加不满。如何处理这种武统民意?任其发展的话,越来越多的人会对政府的对台政策不满。针对其发展的话,他们会以爱国为理由对政府更加不满。

所以,也许两岸都须要思考同一个问题:如何在培养民众对本地的爱的时候,避免煽动起对对岸的恨?爱的后果对谁来说都是正面的,而恨则是把双刃剑,看似能打击敌人,实则也伤害自己。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