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杰忆:巴黎奥运点燃文化之争

巴黎奥运开幕典礼犹如《最后的晚餐》的一幕引起沸沸扬扬的讨论,梵蒂冈官方至今没有任何评论,但一些来自各国的政治人物则连忙扛起捍卫基督主义的大旗,填补他们的意识形态空白。

巴黎奥运打破在体育场开幕的惯例,以城市为舞台,表演节目在塞纳河、罗浮宫、圣母院和巴黎铁塔等知名景点展演,不拘泥于法国文化骄傲,展现多元文化自信,请来美国歌手Lady Gaga和加拿大天后席琳·迪翁献唱。出乎意料的,这场宣称是“爱的宣言”的开幕仪式引发最激烈讨论的,是看起来像达芬奇名作《最后的晚餐》(The Last Supper)的一幕。

位居场景中央的LGBTQ(编按:泛指非异性恋者)活动家布齐(Barbara Butch)头上的装饰,像是宗教画作中耶稣顶上的光环,变装皇后和跨性别模特儿在两旁舞动,台面上则是涂抹一身蓝彩的赤裸歌手。

这一幕引发一些天主教徒和基督教团体的愤怒,主办单位后来对于令人不快的演出表示歉意,并解释这个节目是在诠释希腊酒神(Dionysus)的飨宴,非关耶稣与使徒的最后晚餐。也有艺术分析家指出,表演者人数不符合《最后的晚餐》的十二门徒,布景也没有“晚餐”,而且构图更像是17世纪荷兰画家比勒特(Jan van Bijlert)所画的《众神的宴会》(The Feast of the Gods)。

无论是致敬希腊神话或批判基督文明,一些反对者指出,这场表演实际上象征着法国文化的堕落,说明被解构主义肢解的法兰西文明已经气若游丝。

基督宗教2000多年的历史经过太多的波澜起伏,并非如此不堪一击。16世纪开始的宗教改革催生新教,但没有摧毁天主教;掀起现代化浪潮的法国大革命一开始便锁定攻击教会,但基督宗教依旧展现强大的韧性,影响着现代社会,还有政治。

艺术反思或与基督宗教对话,也不是法国或欧陆独有,掀起批评更不是新闻。1970年代的纽约百老汇名剧《耶稣基督万世巨星》(Jesus Christ Superstar)呈现耶稣人性的一面,也被谴责是在“亵渎上帝”。若说以摇滚乐和现代服饰演出耶稣是过于前卫,引起保守人士反弹,中世纪天主教仍在文化霸权鼎盛时期,对于艺术表现更是锱铢必较,甚至曾经有教宗考虑毁掉文艺复兴大师米开朗基罗为西斯汀礼拜堂绘制的《最后审判》(The Last Judgment),因为画中的耶稣和使徒赤身露体。

基督教也曾有取消文化

16世纪被称为“威尼斯三杰”之一的画家保罗·委罗内塞(Paolo Veronese)受托为威尼斯教堂画一幅《最后的晚餐》,结果引发宗教裁判所抱怨,认为画作太欢乐,不够庄严,也指出在宗教革命风风火火之际,画作里“德意志式”打扮的人物,像是在鼓吹在欧洲北方越来越兴盛的异端。但画家不愿修改,于是这幅画改名为《利未家的宴会》(The Feast in the House of Levi),重新被诠释为税吏利未设宴款待耶稣和门徒,留住欢乐气氛的画作没进到教堂,但保存在威尼斯学术美术馆。

古希腊的奥运会以神圣的献祭仪式开幕,现代的奥运会开幕早已经是世俗表演,但保守人士担忧,巴黎奥运开幕仪式的风格,是美国觉醒文化(woke culture)吹到欧陆,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将湮没基督文明。

像是历史的嘲讽,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一世(Theodosius I)在四世纪末定基督教为国教后,便开始禁止古希腊罗马文化遗留的异教,以基督教之名进行了一次“取消文化”,包括禁止被视为异教仪式的奥运会。

搅动困扰西方的灵魂之争

精心策划开幕典礼的名剧场导演托马斯·乔利(Thomas Jolly)面对这场风波,解释说他不是刻意要颠覆、嘲弄或是制造震撼,而是要传递一种爱的讯息、包容的讯息。或许这不是他所期待的包容方式,但现实是排山倒海的批评,用一种愤怒的方式参与了这场对话。愤怒说明这场表演引发个人情绪,而不是无关紧要的旁观,触动欧洲最深的思维、最敏感的神经,搅动法国大革命爆发200多年后依旧困扰西方的灵魂之争。

在宗教领袖和信徒的反弹之外,大西洋两岸政治人物也纷纷加入挞伐的行列。美国共和党籍联邦众议院议长约翰逊在社交媒体表示,对《最后的晚餐》的嘲弄,让世界各地观看奥运开幕典礼的基督徒感到震惊和受侮辱。意大利副总理萨尔维尼则对“亲爱的法国人”说:“在表演时侮辱世界各地数以十亿计基督徒,是非常糟糕的奥运开幕方式,真低级。”

约翰逊是虔诚的福音派教徒,领导意大利极右派联盟党(Lega)的萨尔维尼则是从2018年起突然成为捍卫意大利天主教的旗手,主张在校园悬挂十字架,经常在竞选场合高举十字架,鼓吹天主教的家庭价值,尽管他离过婚,接连更换伴侣,目前与最新的伴侣同居,而非再婚。

宣称是天主教徒,但鲜少上教堂的萨尔维尼以民粹作风召唤民族主义之外,也召唤基督主义。他第一次在竞选场合亲吻手中的玫瑰念珠,对着《圣经》发誓之后,私下表示,很惊讶这些动作能引起群众如此热烈的回响和激情支持。

但梵蒂冈对于宗教象征、符号和仪式的影响力,以及可能带动的破坏力了然于胸,反对让天主教再度成为政治人物的工具。巴黎奥运开幕典礼犹如《最后的晚餐》的一幕引起沸沸扬扬的讨论,梵蒂冈官方至今没有任何评论,但一些来自各国的政治人物则连忙扛起捍卫基督主义的大旗,填补他们的意识形态空白。

作者是旅居意大利的台湾记者、社会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