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彭博社

中国经济自去年以来一直备受通货紧缩的困扰,如今最新迹象显示,中国正在步入螺旋式通缩,这可能会让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前景恶化,引发要求政府立即采取政策行动的呼声。

周一公布的数据证实,在收入下滑之际,除食品价格外,经济中大部分领域的消费价格几无增长。

彭博经济研究以及法国巴黎银行等银行的分析师表示,衡量整体经济价格的广义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平减指数目前已连续五个季度下跌,可能会延续到2025年。这将是1993年有数据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通缩。

“我们肯定处在通缩中,可能正在经历通缩的第二阶段,”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邢自强提及工资下降证据时表示,“日本的经验表明,通缩拖得越久,为了打破债务-通缩的挑战,中国最终所需要的刺激措施会越多。”

中国面临的危险在于,鉴于家庭可能会因工资下降而缩减开支,或者由于预期价格会进一步下跌而推迟购买,通缩可能会陷入滚雪球效应。企业收入将受到影响,从而抑制投资,导致进一步减薪和裁员,家庭和企业陷入破产。

民间调查显示这种情况已经出现。财新智库和数联铭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政府支持的经济领域——例如电动汽车制造和可再生能源——8月份入职工资较2022年的峰值下降了近10%。

长江商学院一项针对300位公司高管的调查显示,上个月的劳动力成本增幅创下2020年4月以来最低。

智联招聘的另一个数据显示,第二季38个大城市的平均招聘薪资几乎没有变化,与疫情前两年的增长5%形成鲜明对比。

日本曾经经历过这样一个周期(始于1990年代),当时被称为“失落的数十年”——房地产和金融市场泡沫破灭后出现了严重的停滞。

尽管中国官员试图抑制有关通货紧缩的讨论,并提醒分析师避免使用该术语,但通缩已开始进入公众对话。中国央行原行长易纲上周表示,中国现在应该把重点放在抵挡通缩压力上。这是中国一位知名人士罕见地承认物价下跌正在威胁前景。

上周五在上海举行的外滩金融峰会的小组讨论中,易纲呼吁,需要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支持性的货币政策,并表示现在应该把重点放在抵挡通缩压力上。他表示,中国目前的重点应该是在未来几季让GDP平减指数转正。

到目前为止,官员们没有明显偏离以往路子的迹象,亦即鼓励生产,而非通过增加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和消费者补贴等措施来解决需求疲软的问题。

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中国核心通胀率8月份降温,为三年多来最弱。通缩预期冲击市场,推动债券价格上涨,收益率跌至纪录低点,引发了官方对银行利率风险过高的担忧。

中国名义GDP的增速体现了价格的疲软,第二季度增速仅4%,远低于中国今年5%左右的实际经济增长目标。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本月早些时候在报告中表示,物价持续低迷背景下,名义GDP增速的指示作用显著增强,名义GDP直接关系到居民工资、企业营收和政府收入,进而影响市场预期和信心。

华南37岁的铝制品销售工程师Jack Liu发现自己吃早餐时不再多点鸡蛋后,就充分意识到通缩的影响。

去年市场需求锐减迫使他的公司降价并赔钱出售产品。他的收入原本超过100万元人民币(141,000美元),如今不到十分之一,让还在缴房贷的他头痛不已。

家住广东佛山的Liu说,“国内现在根本不承认通缩”。他在小红书上拥有1100名粉丝,他经常在小红书上提及通货紧缩的危险。

中国物价前景恶化的速度令市场感到意外。

过去四个月中有三个月通胀率均低于预期,8月份CPI仅增长0.6% ——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上涨2.8%。上个月的核心CPI仅上涨0.3%,连续第18个月不到1%。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