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图书馆在引入人工智能(AI)技术时,应慎重行事,尽可能平衡科技创新与核心使命之间的关系,确保新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原创内容的推广,并为文学、文化与艺术的发展,带来正面和积极的意义。同时,应始终秉持“传播人类文明与知识”的初心,避免偏离图书馆的核心功能。

根据《海峡时报》1月7日的报道,68位新加坡作家(以英文写作界与出版界人士为主)联名发表声明,批评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管理局对生成式AI的推广过于草率。作家特别指出,图书馆管理局推出的“StoryGen”项目,是一种生成式AI原型,与亚马逊合作开发,旨在为读者创造沉浸式阅读体验,让读者根据一些新加坡民间故事和经典作品重新生成内容,并作为阅读材料。

联署声明强调,作为国家机构,图管局在采用生成式AI技术时应更加审慎,以避免对新加坡文学生态造成不良影响。以下是他们提出的主要担忧:

一、传统写作技能的削弱:AI生成内容可能取代人类创作的过程,削弱原创性和写作技巧的培养。

二、文学质量的下降:AI的创作缺乏人类情感与经验的深度,可能导致文学作品质量滑坡。

三、伦理与知识产权问题:AI训练数据来源的不透明性,可能引发侵权问题,而AI生成内容的归属和责任也存在争议。

图书馆的核心使命在于收集、保存和传播人类知识,促进公众的阅读和教育。在没有充分讨论AI技术影响的情况下,图管局的StoryGen项目可能被视为对AI生成内容的全面认可,改变公众对文学创作的价值判断。

图管局的角色与职责

在人工智能时代,各类机构对AI的学习、使用与推广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AI生成的内容也很可能泛滥成灾。作为文化传播与阅读推广的重要官方机构,图书馆的核心原则应是增强自身功能、为公众提供更丰富的阅读体验,同时通过阅读推广与多元合作,推动新加坡文化艺术的发展,提升社会文明与人民素养,而不应参与“生成内容”行动。

文学创作的核心价值在于体现人类情感、思想与经验。图管局作为国家文化教育的象征机构,向公众推广AI生成的内容,可能会发出不正确的信号,对文化艺术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在新加坡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社会,文学不仅是艺术的载体,更是社会凝聚力与文化认同的重要支柱。因此,在推广新技术时,图管局应谨慎评估AI对文化价值的潜在侵蚀。

图管局在引入AI时,须明确定位角色与功能。AI可以成为推动阅读和教育的工具,但不应在官方机制下替代人类创作。AI的作用可以包括:辅助作家创作,提高写作效率;协助研究人员分析文学作品,拓展学术视野;帮助读者理解复杂的阅读内容,提供多样化的阅读选择。

同时,图书馆还可以通过AI项目,为公众普及科技知识,让读者认识AI的潜力与局限性,以便善用这一技术。通过这种方式,AI应成为国家图书馆教育与阅读文化推广使命的辅助力量。

回归图书馆的使命

国家图书馆作为知识与文化的守护者,可将AI技术开发为强大的辅助工具,但不应赋予超越人类创作和生成内容的地位。通过合理定位、透明使用,与文学界、出版界合作,图书馆能够在拥抱AI的同时,守护文学与文化的价值,继续在新时代中发挥独特的社会功能。

从个人经验来看,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在“分工细致、责任明确”的机制下,长期专注于推动阅读和保存文化遗产,很少直接参与“生成内容”或“推动写作”的任务。这类任务更适合由其他机构(如国家艺术理事会)承担。如果图书馆在AI时代依旧坚守这一定位,通过AI技术强化阅读推广和文化传播的使命,并在广度与深度上继续推介新加坡四大语文原创作品,相信会得到作家和出版界的更大支持。

(作者为新加坡作家协会荣誉会长、出版人)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