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月13日,饱受糖尿病之苦、视力模糊、不良于行的台湾蒋经国过世,享寿78岁。37年来,台湾有人企图神化蒋经国,借怀念威权时代的“美好往日”,来对照民主化带来的社会冲突与失序;有人则依转型正义精神,指控曾经负责政工、特务与情报工作的蒋经国,要为白色恐怖负起主要责任。随着蒋经国日记的公开以及美国白宫和国务院等外交档案陆续解密,经由学者林孝庭、陈翠莲等人对上述史料的爬梳,让世人对蒋经国及其统治时代有更全面的了解。本文主要依上述两位学者的研究,以及熟稔蒋家家事的媒体人郑佩芬之回忆,就两个面向来谈蒋经国:一是蒋经国与新加坡已故领导人李光耀的关系;二是蒋经国对台湾民主化以及蒋家后代接班的态度。
外界都知道,蒋经国与李光耀有近20年的交情,到底两个人是怎么开始交往的?
新加坡还未脱离马来亚联邦时,李光耀带领人民行动党于1959年参加自治邦首次大选。当时台湾的蒋氏政权认为李光耀政治立场太左倾,与马共走得太近,所以蒋氏政权暗中支持李光耀的政敌林有福领导的新加坡人民联盟。林有福于1958年还派教育部长周瑞麒以及马来亚首相东姑阿都拉曼的私人代表裕末(Mohamed Ismail Mohd Yousof)一起访台,拜会蒋氏父子,寻求援助与合作。
1959年大选,林有福败给李光耀,当时蒋经国在日记中写着:“左倾之人民行动党已经得胜,吾人所支持之林有福则失败,此又一次政治斗争之教训。”但是他依然不看好李光耀,判断人民行动党“决(绝)难持久”。事后证明他预言错了。
之后,蒋氏政权与李光耀保持距离,到了1965年新加坡离开马来亚联邦宣布独立后,国防安全成了新加坡生存的关键议题,尤其是英国1967年宣布,将于八年内自新加坡完全撤军,隔年又决定提前到1971年完成。于是李光耀决定寻求台湾的协助,主要原因之一是新台两边语言文化相通、蒋氏政权对新加坡也没有领土威胁。1967年,当时担任国防部长的蒋经国亲自审定协助新加坡建军方案,他在日记中写道,与新加坡合作“对亚洲之反共形势而言,乃为一有利之事”。
1973年,李光耀接受台湾国安局长王永树建议首度访台,蒋经国亲自去机场迎接,并陪同李光耀游览参观全台各地。李光耀通英语和华语,蒋经国英语不流利,华语则浙江乡音浓重,但两人还是可以用华语沟通。李光耀在回忆录中写道,他与蒋经国谈到共产党时“同仇敌忾”;蒋经国却是对初次见面的李光耀保持戒心,他在日记中写道:“李光耀之名,闻之已久,此次彼来台作私人访问,彼此见面谈话多次,发现其为一非常现实的政客,并无政治理念,不过善于运用各种矛盾以求自保而已。”
李光耀在台海之间保持现实冷静
这也可以看出蒋经国的城府与审慎。其实,蒋氏政权也一样“运用各种矛盾以求自保”。1960年代末,在美国严禁台湾武装挑衅北京的企图下,蒋介石也曾想利用中苏矛盾,实现“反攻大陆”的春秋大梦。待过俄国、懂俄文的蒋经国自然扛下与俄国秘密交涉的重任。不过,蒋经国没有像他爸爸那样被复国梦冲晕头,而是更审慎因应苏联方面提出的各种诱饵,不为所动,扮演刹车的角色。
今年3月是李光耀逝世10周年。李光耀生前在台海两岸之间也保持现实冷静,他曾鼓励泰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这让蒋经国在日记中痛骂他“贪图小利”。不过,当东南亚国家陆续承认大陆政府政权,反倒是新加坡还未松动,这又让蒋经国感佩李光耀。1976年李光耀再度访台时,蒋经国在日记中写道:“彼此交情不深,但是他能于此时来访,表明其反共之立场,实已难能可贵。”但他还是认为,李光耀是个“会运用各种因素的政客”。当年5月,李光耀首度访问北京,北京对李光耀表达台湾星光计划代训新加坡军队的关切,但李光耀并不为所动。
李光耀从1973年开始,直到1988年蒋经国去世,几乎年年访台。蒋经国葬礼,李光耀也亲自参加。随着与李光耀接触次数增加,蒋经国与他发展出私人情谊。1982年春,李光耀计划再度访台,恰逢蒋经国眼疾须入院开刀,入院前特别要外交部次长钱复飞往新加坡,向李光耀表达届时无法亲自接机的歉意。李光耀听了脸上露出感动之情,对钱复说,他“真正对蒋总统的周到与友谊深受感动”。
也因为与蒋经国的私谊,让李光耀在1982年访美时,代台湾游说美国总统里根,请他不要发表对台湾不利、限制美国对台军售的中美《八一七公报》。据美国中情局解密档案指出,当时里根差一点被说服,一度想撕毁已送交邓小平过目的公报草约。
也由于蒋李两人的私谊,1984年江南案(台情报单位主导在美国刺杀笔名江南的华裔作家刘宜良)发生,蒋经国之子蒋孝武后来被指为幕后主使者,蒋经国在1986年初派蒋孝武担任驻新加坡副代表,也有把闯祸的爱子交给老友庇护之意。
学者肯定蒋经国有心推动民主化
蒋经国的三个儿子孝文、孝武、孝勇皆早逝。蒋经国晚年曾说:“蒋家后代不能,也不会有人从政。”但其实是蒋家第三代都不成材。三兄弟感情不睦、不相往来,据郑佩芬指出,1977年孝武和孝勇在官邸吵架,孝武还拔出手枪要追打孝勇,吓得孝勇夺门而逃。蒋经国早年是想培养长子孝文接班,但孝文因糖尿病伤及脑神经而智力受损,蒋经国就召回在德国念书的孝武,安排他进国家安全委员会见习。之后,孝武因江南案外放而远离政治核心。孝勇则在1981年十二大当选国民党中央委员,连任十三届中委,但不久后举家移民加拿大,1996年因食道癌过世。
学者林孝庭肯定蒋经国晚年有心推动民主化,但也指出蒋心理上仍难苟同在野势力对一党独大国民党的冲撞挑战。另一位学者陈翠莲则认为,蒋经国因应台湾内外环境变迁冲击所做的调适,都是情势逼迫下不得不然的选择,“蒋经国一生最重要的任务是护卫父亲留给他的党国。在他人生的最后段,仍然殚精竭虑,苦心布局,寻求党国续命之道……。”
民主的潘朵拉之盒一旦被打开,就是条不归路,若借怀念蒋经国之名企图让威权复辟,那也只是历史逆流而已。
作者是台湾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