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改革派人物当选总统  与西方关系有望缓和

伊朗总统选举经两轮投票后,改革派的佩泽希齐扬最后胜出。分析认为,尽管前路挑战重重,但立场较温和的佩泽希齐扬上位,有望带领伊朗走向较为自由的未来,并设法缓解与西方的关系。

此次总统选举原定明年举行,但原总统莱希5月间因直升机失事遇难,选举因此提前。在6月28日的首轮投票中,69岁的佩泽希齐扬(Masoud Pezeshkian,前译佩泽什基安)赢得42%的选票,58岁的前首席核谈判代表、极端保守派贾利利(Saeed Jalili)得39%。

由于没有人获得过半选票,得票率最高的两人于星期五(7月5日)的第二轮投票中对决;最终,佩泽希齐扬以53.6%比44.3%打败贾利利。

佩泽希齐扬胜选后在社交媒体发文说:“选举已经结束,但这只是我们携手合作的开始。前路崎岖艰难,唯有你们的合作、同理心和信任,可以使它变得顺畅。”

佩泽希齐扬是心脏外科医生,曾任卫生部长和国会议员。预计他将在一个月内宣誓就职。

贾利利接受败选,并告诉伊朗国家电视台:“我们应该尊重他(佩泽希齐扬),而且必须竭尽全力帮助他继续前进。”

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发声明说,佩泽希齐扬是在“自由透明的选举”中当选,并主张他继续沿着已故总统莱希的道路前行。

中国国家主席官方领导人、俄罗斯总统普京、印度和中东海湾国家等的领导人也纷纷祝贺佩泽希齐扬胜选,并呼吁与伊朗加强合作。

伊朗与中俄靠拢,并且支持巴勒斯坦哈马斯、黎巴嫩的真主党,使得伊朗与西方的关系陷入僵局。对于倡议促进外交的佩泽希齐扬,要突破僵局是不小的挑战。

澳大利亚迪肯大学中东研究论坛召集人、卡塔尔智库中东全球事务委员会高级研究员阿克巴扎德教授(Shahram Akbarzadeh)告诉《联合早报》,佩泽希齐扬不会挑战一些红线,包括对真主党和哈马斯的支持,以及同美国和以色列对抗,但他应该会避免公开发表敌对言论。

乔治敦大学卡塔尔分校政府学教授、伊朗研究部主任卡姆拉瓦(Mehran Kamrava)说,美国对伊朗怀有敌意,但佩泽希齐扬会更愿意与美国和欧盟进行谈判,争取取消制裁,但这方面还得看美国的反应。“在美国举行总统选举之前,美伊关系不会发生任何实质变化。”

阿克巴扎德也说,佩泽希齐扬可能有意改变外交政策的基调,但在关键事项上会很难有什么变化,因为最终决策权还是在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手上。

在伊朗国内,佩泽希齐扬首先面对的大挑战是如何振兴国家经济,改善民生。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中东学会常务理事王震认为,佩泽希齐扬胜出是因为选民热切盼望新领导人能够改善民生,带领国家摆脱当前的经济和外交困境。

他受访时说:“伊朗保守派执政多年,但经济和民生问题并未获改善,反而有恶化的趋势,选民希望改变的呼声空前高涨,加上保守派候选人并未提出有利的改革措施,因而推动佩泽希齐扬当选。”

在6150万合格选民中,首轮投票率近40%,第二轮略增至49.8%,但仍不过半。

对此,阿克巴扎德说,超过一半的选民已失去对内部变革抱持希望,加上改革派前总统哈塔米和鲁哈尼都曾承诺变革却未能兑现,让选民普遍感到失望。

不过,卡姆拉瓦认为第二轮投票率增至近半,表明选民对政治制度仍有一定的信任。他认为,未来伊朗的一些社会限制可能放宽,例如强制女性戴头巾以及对互联网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