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众议院在当地时间9月9日开启了长达一星期的“中国周”,在美国总统和国会选举举行之前,密集表决数十项与中国有关的法案,共通过25项主要涉华法案。

从遏制中国科技、政治和经济影响力的“反制中国无人机法案”“生物安全法案”等,到涉及港台的“香港经贸办认证法案““台湾冲突阻遏法案”都有,因此也被中国大陆媒体称为“反华周”。

香港中评社报道称,台湾冲突阻遏法案(也称台湾冲突吓阻法案,Taiwan Conflict Deterrence Act)是一系列旨在对抗北京的法案中,“较受关注的一个”。

根据美国众议院网站介绍,台湾冲突阻遏法案旨在通过公布中国大陆高层领导人的资产,还有切断他们及家人使用美国金融体系权利、冻结资产等措施,“遏止中国大陆侵略台湾”。这项法案由美国共和党众议员希尔和民主党众议员薛曼去年1月共同提出,去年3月在跨党派支持下获众议院金融委员会通过。

该法案称,如果北京采取行动对台湾构成威胁,至少要制裁10个自然人,他们分成三类:一、中共政治局常委;二、中共政治局委员;三、中共中央委员,其职权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台湾。

法案的针对性极强,就是对准中共中央委员及以上层级的中共高层。法案还列出可豁免情况,包括所涉资金通过合法和非腐败手段获得,以及自然人同意与美国合作。

不过,美国众议院通过的法案并非自动生成为美国法律。法案还需送参议院审议,在两院都获通过后,才送交美国总统,由总统签署成法律。

上星期在北京举行的香山论坛期间,中国学者和主持人批评美国众议院疯狂通过多项抗中法案时,同台发言的美国前助理国务卿帮办华自强(Rick Waters)就指出,美国国会特别是众议院通过的很多法案,“实际上从未进入正式立法”。

美国智库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SIS)在9月6日发出题为“第118届美国国会对中国只叫不咬?”的分析文章指出,本届美国国会(任期从2023年1月3日至2025年1月3日)议员虽然提出与中国相关的法案比过去两届国会还要多,但真正送交总统签署成法律的寥寥无几。

文章说,在574项涉华法案中,有25项在众议院获通过,《2023年打击践踏人权法案》是唯一在参议院获通过的法案,只有五项法案获参众两院通过并由总统签署。相比之下,第116届国会通过并获总统签署成为法律的涉华法案有12项,第117届国会有四项。

西方主流媒体大多都没有大篇幅报道台湾冲突阻遏法案,相信是看准了美国国会对华法案大部分属“只叫不咬”性质,台海两岸媒体倒是有些着墨。

大陆的观察者网引述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田飞龙分析称,台湾冲突阻遏法案可视为美国在制度上预料和构想了台湾冲突场景及美国的介入条件和方式,甚至具有“战争动员法”的性质和危害性。

《环球时报》的文章则指,台湾冲突遏制法案是挑衅中国主权的最新举动。中评社快评则指出,也有人认为该法案没有提到对台湾有任何实质支援帮助,就让美国乘机抢了中国大陆高官的钱财据为己有而已。

台湾外交部长林佳龙则称,这项立法将可“更明确地吓阻中共扩张”,维护台海稳定与安全。

一般相信,就如去年美国众议院通过“台湾国际团结法案”之后,至今没有任何进展一样,台湾冲突遏制法案可能也将无疾而终。而且,众院及参院都即将在11月改选,立法程序相信无法及时完成。

台湾国际团结法案旨在协助台湾抵御中国大陆的外交孤立,并称希望反制大陆试图扭曲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阻碍台湾参与国际组织。

美国国会民主党和共和党均认为北京对美国的战略利益构成诸多挑战,制华近年来成了美国两党最大共识之一,而台湾牌是顺手好打的一张牌。两党在选举期间利用涉台法案,相互竞逐展示对华强硬,这当中很大成分涉及争取选票和意见表达的考量,送上总统桌上签署成法的占少数。

而且,即便真的立法,也未必能发挥任何吓阻作用。看看俄乌战争,对俄个人和实体的制裁若真能发挥实质效果,战争早已结束。

倒是,台湾冲突阻遏法案之所以引起大陆网民关注,很大程度是因为扯上了官员资产。有大陆网民在微博上说得直白:“如果高层没有在美巨额资产,又何惧制裁?”有网民则称,“统一台湾和惩治腐败,一举两得”。台湾网民也在社媒平台上说:“这不是护台法案,是帮助中国肃贪法案。”

美国人热热闹闹搞个台湾冲突阻遏法案,对北京很可能只叫不咬,却意外叫出中共海外惩治腐败这一话题。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