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一粒灰,落到每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大山。在美国全面针对中国给全球带来更多不确定的时代,美国发起的“中国行动计划”这粒“灰”,落到杰出女科学家吴瑛的头上,并给她带来灭顶之灾。

吴瑛于7月10日在家中服用过量药物自杀身亡,7月17日安葬,在7月28日追思会上,14位华人生物学家发言缅怀,但直到一个多月后,她自杀的真相才被媒体曝光:她是已终止的“中国行动计划”的牺牲品。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悲剧?罪魁祸首当然非“中国行动计划”莫属。这个由特朗普政府于2018年开启的中美科研领域的脱钩行动,从一开始就盯上华裔科学家。据报道,这项行动至少对250多名科学家展开调查,其中大部分都是华人。这些调查的法律结果只有两起起诉和三起定罪,但112名科学家因此失去工作,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虽然计划后来因遭受美国学术界的强烈反对和巨大压力宣布终止,但为吴瑛提供科研资金的美国国立卫生院(NIH)却没有停止调查她,此后更不准她继续申请科研基金。她所供职的西北大学也关闭她的实验室。这些被称为“特殊关照”的调查,最终压垮视科研如命的她。

何其不幸?作为知名的核糖核酸(RNA)生物学家,被称为站在塔尖的华人女科学家的代表,却遭受这样的无妄之灾。如果不是长期被调查,严重影响她的科研;如果不是为她提供科研的机构以及供职单位釜底抽薪;如果不是被逼到万念俱灰,何至于让她放弃生命选择自杀呢?

据新闻报道,1963年出生于合肥的吴瑛曾是那时代的天之骄子。她17岁便考入上海医科大学,后在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深造,并拿到美国多所大学教职。从2005年起,她任教于西北大学范伯格医学院。除了亮丽的履历,吴瑛在学术领域的成就同样让人钦佩,对很多神经疾病成因的发现有着突出贡献。与她接触过的很多同行、学生都认为她善良、乐观、敬业,充满活力。她的前夫饶毅在悼文中表示,她是一个纯粹的科学家,一直出类拔萃却始终保持低调,宛如水晶般清澈透明却也易碎。

在平常人眼中,如此杰出的科学家,应该拥有更多选择机会,也有比普通人更坚强的心理承受力,不至于用结束生命的方式来应对变故。但我们体会不到吴瑛这个善良的人,在遇到针对时的手足无措与无能为力,也想象不到她被调查时的焦虑与恐惧,更没有人关心像她一样的科学家的心理问题和精神危机。

科学家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他们是伟大也是独孤的。他们致力于改变世界,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笔者曾接触过一些科学家,在与他们相处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他们在面对问题时同样需要倾诉,在遭遇挫折时需要安慰,在面对不公时需要支持。

吴瑛的去世引起NIH的反省。今年8月,NIH承认美国政府此前的行动,对亚裔美国人和亚裔研究者“造成了意想不到的后果”。NIH目前正与大学和学术组织合作,采取措施修复与亚洲研究人员的关系,但未就其独立调查吴瑛的行为道歉。

希望美国这项针对华裔人士的“中国行动计划”不再死灰复燃,也希望越来越多人关注科学家的心理健康,不要给无辜的、单纯的他们带来不确定的风险和造成难以承受的人生代价。

作者是苏州媒体工作者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