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捷运用AI按乘客量演算 市区线最有效列车班表省开支

各地的地铁线大多是以类似旋转木马的方式运行,即列车从一头穿行到另一头后再回转载客,即使间中有些路段某些时候乘客量很低,也是调用同样数量的列车提供服务,形成一定浪费。

新捷运测试人工智能技术,根据公众乘搭地铁的习惯以及乘客量,为全长42公里的滨海市区线(Downtown Line)自动演算出最有效率的发车频率,以善用资源,进而降低运作成本。

一旦证实可行,其他新地铁线如全长超过50公里的跨岛线也可以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有效协调地铁出车频率。

新捷运集团总裁沈维明(47岁)日前接受《联合早报》专访时说,公司去年中开始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模拟,根据乘客需求来自动调整列车出车频率,这项测试结果令人鼓舞。

他指出,设有34个地铁站的市区线,从武吉班让站至博览站,途经地区的乘客需求高低不一。例如,武吉知马一带有多所学校,但学校假期时,列车上基本没有什么乘客,但还是得调用一样数量的列车,才能应付淡滨尼或武吉班让一带的较高乘客需求。

沈维明说:“问题是,这是最有效的列车调派方式吗?或是可分成两个旋转系统,一个调用比较多的列车,一个比较少?”

他指出,新捷运正利用过往的数据进行模拟,了解和提议最符合乘客出行习惯和乘客量的列车调派方式。这包括把大型活动、学校日期或日常的乘客量高峰等变数都纳入考量,并把整条市区线分为两个旋转系统来安排列车穿行。

沈维明说,这将从根本上改变调派列车的方式。“要是有两个,甚至是三个旋转系统去服务指定路段,就不用为整条地铁线放入那么多的列车。”

今年底展开试验计划 先在周末测试

他透露,目前模拟结果显示,即使减少调用的列车数量,依旧可以应付需求。新捷运接下来希望能根据模拟结果,在今年底展开试验计划,可能会先在周末测试。 

至于应如何把地铁线“一分为二”,沈维明举例说,要是小印度站是个分叉点,在武吉班让上车的乘客想搭地铁到梧槽,就得在小印度站下车,到另一个月台转搭前往博览站的列车。

至于会否因此拉长乘客的车程时间,沈维明说,等候列车的时间大致保持不变,唯一的不便是乘客可能得换一趟车,车程可能多一分钟。

在挑选分叉点时,新捷运会考虑的因素包括地势,确保有足够空间让列车回转,以及不同地铁站的乘客出行习惯和乘客量。

生产率提高 去年省1200万元开支发给万名员工

除了借助科技改善列车效率,新捷运也通过培训,让员工胜任更多职责,以善用资源,进而节省开支。

例如,所有地铁站副经理都能驾驶列车,必要时可上场;列车工程师经过培训后,现在也能维修车载信号和通信系统等。这些工作过去都由各自部门承担。

沈维明说,让职员掌握不同技能有助提高生产率,也让工作队伍更精简。新捷运会把提高生产率省下的开支公平发给所有员工。

他透露,过去三年,新捷运因生产率提高,每年平均省下至少1000万元的开支,去年省下的金额最高,达1200万元。“我们有约1万名员工,换言之,每名员工拿到约1200元。”

沈维明说,这样的安排对公司和职员都有利。这是因为公司之后的运作成本会降低,而员工协助节省的成本越多,能获取的利益也更多。员工工作能力提高,也能拿到更高薪水。

上半年推两新科技产品优化乘客体验

另外,新捷运将在今年上半年推出两个新科技产品,优化乘客体验。这包括在一些地铁站和巴士转换站推出数码礼宾服务员,解答乘客的常见问题,甚至可在服务中断期间,提供广播指示。

新捷运也将在不久推出可即时将声音和文字翻译成手语的数码版,协助听障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