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曦泽:台湾还会反攻大陆吗?
——大变局沉思录之四

随着中国大陆军事实力的上升,台湾的地缘价值在持续下降,大陆对台湾的安全顾虑也应该随之下降。其次,台湾问题中的民族情感因素相对上升。情感因素越是重要,两岸统一越应该考虑和平方式,武力统一只会适得其反,伤害两岸情感。

台湾还会反攻大陆吗?在许多人看来,这是一个奇怪的问题。但是,对1970年代以前出生的大陆人来说,“反攻大陆”这个口号可不陌生,并深感威胁,甚至这种不安全感已成为某些人的潜意识,使他们在新的大变局时代仍然刻舟求剑,严重影响对两岸关系的认知和判断,进而损害两岸关系及中国发展所需的国际环境,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的国家发展。

国民党败退台湾后,蒋介石制定了“反攻大陆”计划,意图反攻被中国政府占领的中国大陆。这一幕在中国历史上并不鲜见。原政权被推翻后,残余势力常试图复辟,而新政权则竭力消灭之(包括使之投降和臣服),于是产生新旧政权的敌对关系。例如,明朝被推翻后(以1644年为界),南明永历政权(台湾)仍坚持筹备古代版的“反攻大陆”,直到1683年郑成功之孙郑克塽降清。

为什么新生清政权要竭力消灭南明政权?首先,在传统政治合法性观念中,这种政权之争没有对错,只有输赢,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其次,在军事上,台湾政权的确可以对清政权构成威胁,因为台湾土地不小,足以养精蓄锐,积蓄战斗力。由于当代军事环境已发生巨变,故对于后者,此详论之。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在军事技术层面,都有侦查能力和打击能力两个方面。不能侦查则不能打击,能侦查未必能打击,但能侦查肯定有助于能打击。

在古代,军事侦查能力是很弱的,须要实地侦查才能获取情报。即便利用卧底,第一手情报仍必须经实地侦查才能获得。这种情况在中国历史上有很经典的例子。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匈奴隐藏实力,汉朝情报人员被欺骗,这导致刘邦出击匈奴反被围困在白登山七日。从汉高祖到汉武帝,汉朝一直在筹备反击匈奴,但在近100年的筹备时间中,匈奴一直无法获得汉朝的准确情报。最终,汉朝积蓄了足够实力,击败匈奴。基于同样逻辑,如果台湾被中国大陆的敌对势力控制,暗中积蓄军事实力,这的确会对大陆产生巨大威胁,所以台湾具有重要的地缘价值。

同时,在古代,军事打击效率也很低,交战双方只有近距离接触才能打击对方。所以,如果郑成功“反攻大陆”,清朝必须调集大量兵马,与郑成功军队直接交战,这将对清朝统治造成巨大的牵制和干扰。两相结合,是康熙下定决心收复台湾以永绝后患的重要原因。

基于清朝收复台湾的观念逻辑,可以理解1949年之后一段时期两岸的敌对状态。直到2000年之前,大陆的军事能力都还不够强。如果台湾被敌对势力控制,的确会对大陆构成威胁。这也正是邓小平的担忧,他对美国记者华莱士说:“只要台湾不同大陆统一,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地位是没有保障的,不知道哪一天又被别人拿去了。”“被别人拿去”,显然就会威胁大陆。所以,2000年前,台湾具有重要的地缘价值。此可谓台湾地缘价值之前世。

大约以2000年为界,大陆军事能力大幅进步。一方面,大陆军事侦查能力足以掌握台湾的基本军事动向,包括外国势力介入台湾的大概情况。另一方面,大陆军事打击能力已能快速、精准、远距离打击台湾军事目标。因此,在当今,台湾先发制人,“反攻大陆”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它既无相应实力,也无合法性。这意味着台湾对大陆的安全威胁大幅降低,地缘价值也大幅下降。此可谓台湾地缘价值之今生。

跳出观念窠臼 重新思考台湾问题解决之道

今天台海危机之所以还存在,甚至有加剧趋势,很大程度是因为人们严重受二战及以前的传统地缘观念制约。传统地缘观念本身不是错的,但是,在新的大变局时代,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包括地缘观念在内的诸多传统观念。

海湾战争是人类史上第一次信息化战争,伊拉克军队与联军的死亡和受伤比例都超过100:1。在俄乌战争中,乌克兰仅仅借助美国等国家支援的二三流武器,就顶住了传统军事大国俄罗斯的进攻。如果西方大力支援,俄罗斯必败。海湾战争和俄乌战争显示,在当代和未来的战争中,随着科学技术作用越来越大,地缘屏障作用会越来越小。一切地缘观念背后都有特定的技术假设或条件,二者关系表现为:技术越是进步,地缘价值越小。所以,在技术大进步的当今,大陆方面应该重新审视台湾的地缘价值,并更加科学地制定解决台湾问题政策。

如前所述,当今的台湾既无反攻大陆实力,也无反攻大陆意愿,它想的是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台湾之所以还要扩充军备,包括向美国买武器,主要是防范大陆武统台湾。

大陆之所以要在台湾问题上消耗大量成本,其一是为了防范台湾威胁大陆政权,即所谓“反攻大陆”;其二是为了防范台湾法理台独。但如上所论,第一点担心已不必要。关于第二点担心,两岸似乎都应该重新思考思考:既然两岸都没有主动交战的意图,而且都承认一个中国(虽然存在“一中各表”的问题),两岸和平统一究竟要统什么?

对于这个关于统一目标的前提性问题,我曾作过一个调查,受访者学历皆是研究生及以上。但令人惊讶的是,他们的回答五花八门、莫衷一是。这说明,人们关于台湾问题的认知是混乱的。这种认知混乱会严重干扰和阻碍两岸关系的良性发展。

在大变局时代,我们应该跳出传统观念的窠臼,重新思考台湾问题,理解新本质。

首先,随着大陆军事实力上升,台湾的地缘价值在持续下降(这是事实逻辑),大陆对台湾的安全顾虑也应该随之下降(这是认知逻辑)。其次,台湾问题中的民族情感因素相对上升。邓小平说,两岸统一“首先是个民族问题,民族的感情问题”。情感因素越是重要,两岸统一越应该考虑和平方式,武力统一只会适得其反,伤害两岸情感。

这意味着,寻求和平统一的时间应该更充裕。既然台湾对大陆已不构成安全威胁,以前的担忧都日益不必要,所以两岸可以调整观念,从长计议,为中华民族谋和平统一,为子孙后代造和平环境。

此外,若中国和平理性解决台湾问题,则可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世界典范。中国一直试图提升自己的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理性和平地解决台湾问题,乃是绝佳机会。

对于台湾问题,中国人应该有理性,也应该有情感,但不应该有情绪。在大变局时代,台湾问题能否和平理性地解决,是检验中华民族是智慧还是愚蠢的试金石。

作者是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