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宇翔:极右翼兴起使德累斯顿忧郁难解

德累斯顿是德国东部重镇,与捷克和波兰的萨克森州首府接壤。历史上德累斯顿是德国的光学、钟表、相机等高科技工业中心,如今虽然受惠于总理朔尔茨的“东部大开发”战略,被部署为“德国的硅谷”,但经济水平仍不如西部大城市;更由于长期的东西发展差异,成为德国极右派“另类选择党”的大本营,在2019年就曾进入“纳粹紧急状态”。

5月3日,执政社民党的欧洲议会议员马蒂亚斯·埃克(Matthias Ecke)在街头张贴海报期间,被四名极端分子袭击至重伤。其中一名凶手承认来自比另类选择党更右的“德国国家民主党”,让德累斯顿又蒙上“新纳粹”的忧郁阴影。

除了社民党候选人被攻击,同样是左翼、支持难民与移民进入德国的绿党选举工作人员也被殴打。这两起事件都代表德国极右势力由文攻转向武斗,不光是德累斯顿,整个德国的政治氛围都有极端化趋向。在5月4日,另类选择党在下萨克森州进行竞选活动时,也被人殴打和掷鸡蛋;德累斯顿只是德国极右冒起、两翼对立的缩影。

德累斯顿为何忧郁?

德累斯顿长期以来是萨克森王国的首府,而萨克森在中古时期一直是七大选帝侯之一,是德意志境内实力较强的王国。德累斯顿也在此期间成为闻名世界的瓷器生产中心,直到1871年德国统一,才被并入德意志第二帝国。当时的德意志帝国领土远较今天广大,最东处直达今天的加里宁格勒,也就是旧德国所称的柯尼斯堡。德累斯顿就在德国领土的中间位置,南边是盟友奥匈帝国,环顾四周都是发达的工业区,东南方更是当时世界工业中心之一的西里西亚(现大部分属于波兰)。因此,德累斯顿在第二帝国到威玛共和,再到第三帝国期间,都是德国重要的工业、文化中心。

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德累斯顿的地位就大不如前了。在二战期间,就遭受战史著名的“德累斯顿大轰炸”,被地毯式轰炸至体无完肤,是二战期间破坏程度最严重的德国城市之一。在东德时期,尽管德累斯顿仍是工业重镇,但众多著名企业却出逃至西德。在二战期间,光学巨头蔡司企业就在美国巴顿将军胁迫下,将主要的科研人员、生产机械搬到美国占领区的斯图加特。除此之外,德累斯顿银行也搬到法兰克福;时至今日,德累斯顿银行的总部仍设在法兰克福。

到了两德统一后,在国家大力支持下,两德的蔡司企业重新合并,并将科研部门设在德累斯顿,更有英飞凌、格芯等半导体企业进驻,目前台积电也已计划在德累斯顿设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3万1100欧元(约4万5574新元)。尽管德累斯顿在德国东部地区仅次于柏林,但仍远落后于前西德人口相约的汉诺威、法兰克福等城市。

两德统一后很长时间,包括德累斯顿在内的萨克森州等东德地区仍非常凋敝。根据德国政府人口统计,德累斯顿人口在统一前的1988年达到高峰,有52万,在统一后逐年下降,1998年跌到最低值只有45万6000人,减少了将近10%的人口,直至2012年才回升至1988年的水平。人口萎缩的地区,经济是无法增长的,德累斯顿是德国东部地区经济龙头,尚且如此,前东德地区其他地方更可想而知。

低迷的经济环境、不断流失的人口,让德累斯顿充斥了忧郁气氛,近年来成为新纳粹主义和极右思想的温床。去年底,另类选择党赢得的第一个地方市长席位,正是位于德累斯顿所属的萨克森州皮尔纳市。如上述提及,在2019年,德累斯顿市议会更宣布城市进入“纳粹紧急状态”,在声明里指出“持有反民主、反多元化、反社会和极右极端思想的活动,包括暴力行为,发生频次正在(德累斯顿)增加”。市议会指出德累斯顿是“欧洲爱国者抵制西方伊斯兰化运动”以及“德国国家民主党”等极右势力的大本营,而另类选择党也是萨克森州的第二大党,仅次于基民盟。

这次攻击社民党议员的,正是德国国家民主党(去年更名为“祖国”(Die Heimat))的青年团成员。德国国家民主党过去就多次被德国政府尝试禁止参与选举,但最终只是列为德国联邦宪法维护厅长期监视的极右政党。

德累斯顿的极右思潮与暴力行为,都源于统一后的两德发展差异。德东人民普遍认为自己是二等公民,统一实际上是“西德并吞了东德”。朔尔茨任内注意到东部发展不足的问题,加大投入到东部经济开发当中,可惜成果未见,暴力与冲突已经纷沓而至,让德累斯顿的天空愁眉难解,不见笑颜。

作者是旅居德国香港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