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伟:“卷”是等级文化的产物

中国人的快乐就是胜过别人。只要有两个中国人,就要相互攀比。什么都要比一比。理智上大家都明白,很多卷完全没有意义,但还是忍不住要卷,因为有没有收益不重要,卷赢了就有面子、就快乐。

聊天时朋友谈起他给读初中的儿子找私教补课的烦恼。我劝他说现在中国的高等教育入学率很高,读个985学校也不难,不用这么焦虑。他责怪我没有同理心,说:不补课读985,补了课或许就能上清华北大呢。

国家禁了教培也挡不住家长要卷。最近有汽车企业直呼价格战卷得大家都没利润了。我不仅感慨,看来中国人真逃不脱卷的命运。

有人说中国不够富裕,不够发达,人均资源占比低,所以只能卷。这个解释肯定不成立。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水平跟中国差不多,而一个出租车司机告诉我,他每天只工作七小时。斯里兰卡比中国穷多了,一辆嘟嘟车上写着一行字“Live is short, make it sweet”(吾生有涯,甜蜜以对),差点把我看哭了。如果因为穷才卷,那二三十年前应该更卷才对,但事实恰恰相反,中国人是越富裕后越卷。

中国人为什么要卷?中国人到底在卷什么呢?

卷,是一种相互攀比和竞赛现象,它是中国集权体制文化遗传下来的基因。秦朝建立郡县制,后来定型为九品18级的官僚体系,由此形成一种等级尊卑文化。这种等级文化是开放性的和梯级排序的,它不仅为社会成员提供爬升目标,还为他们提供清晰的相互比较的标尺。

布衣平民能官至一品,激励的量能自然强大,所以世世代代的中国人都穷毕生精力攀爬官僚阶梯。同时,各官阶的车马服饰区别森严,社交礼仪也有序有别,尊卑荣辱一眼能见。这种可视化效果,又刺激中国人的“面子”观念。

等级文化对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影响深达骨髓,使中国人形成强烈的攀比意识和竞赛意识,所以中国人特别爱相互比较。考试要排名次,开会、吃饭有座序,《水浒传》里的江湖豪杰,都要排个座次。没有比较,没有位次,中国人心里就觉得少了什么。中国人卷的是比别人位次更高、更有面子。

在中国人的人际观里,除了要讨好能提携自己的上级,其他人统统都是竞争对手和针对对象,所以中国人的阿谀文化和排挤文化特别浓厚。中国人的成就感通常不会是创造了什么,而是比别人攀爬得更高、更有脸面,所以中国人的创新文化弱而攀比意识浓。

西方的贵族制是封闭性的阶层体系。平民无法跨越至贵族,所以西方人不用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攀爬阶梯上,反而促进科学、艺术和商业发展。另一方面,阶层差异虽大,但阶层内部是平等的,所以西方文化的平等意识也更浓。西方在分封制消亡后,就进入平等社会;而中国无论是何种政治制度,只要官僚制还居于社会结构的中心,等级观念就会阴魂不散。

中国人的快乐就是胜过别人。只要有两个中国人,就要相互攀比。收入、学历、房子、衣着,甚至配偶、子女,什么都要比一比。理智上大家都明白,很多卷完全没有意义,但还是忍不住要卷,因为有没有收益不重要,卷赢了就有面子、就快乐。

商业文明有助攀比心态减弱

为什么会越来越卷?因为全社会的知识水平和生产效率在提升,别人强了,自己得更强。唯恐落后,你追我赶,所以卷得越来越厉害。

卷的尽头在哪里?卷的尽头是唯我独尊。某种意义上说,每个中国人都有一个九五之尊的帝王梦。如果没有,那是条件不具备,深藏的意识没被唤醒罢了。所以即使比亚迪、宁德时代坐上了行业第一把交椅,还是会拼命卷,因为它们没能占据独霸天下的至尊地位。

中国人何时才能不卷呢?从文化演进角度看还需时日。待“交易文化”取代了等级文化后,攀比心态才会慢慢减弱。虽然商业文明也讲竞争,但在交易过程中,你会意识到对方与你是平等的,双方是合作、共存关系,所以商业文明中包含平等意识、合作意识、共存意识和规则意识。这些东西是中国传统的等级文化里少有的。香港人和新加坡华人受商业文明的影响要大得多,他们就没那么喜欢攀比。

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中国以权力为中心的社会结构会慢慢改变,商业文化终会取代官僚制文化,成为社会主流文化。那时候,就没这样卷了。

作为一种奋斗文化,卷文化本身有积极面。有些卷是合理的竞争,有些卷却是无意义的攀比。竞争是要讲效用的,在卷的时候,都该好好想想得到的和失去的是什么。

作者是西南政法大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