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永兴:更大胆探索夜间旅游经济

有幸于6月28日受邀参加今年的旅游业大奖颁奖典礼,主要原因有二:见证我的终身良师李张秀红获颁“旅游业终身成就奖”和参与新加坡旅游局成立60周年。

我生于1964年。当时,新加坡仍然是马来西亚联邦的一分子,是非常动荡不安的一年。也就在那一年,建国总理李光耀果断成立了新加坡旅游促进局(编按:新加坡旅游局前身),可见他对未来的精准洞悉,尝试通过旅游业,打开新加坡在国际的知名度。60年下来,我们可说是受惠于他的筋络点通,使得新加坡成为一颗耀眼的小红点。

当年我在旅游局里负责鱼尾狮搬迁,得幸参照旧档案,得知在1967年时,李光耀就提出花园城市的愿景,并曾经发出豪言“我们无法改变天气,但我们可以植树”。可想而知,当时刚独立不久的新加坡,百业待兴,样样发展项目都急需国家有限的资源,来解决至少四大民生挑战:住屋、教育、卫生、就业。植树看似最没有经济价值、最浪费宝贵资源的政策。

新加坡是处于赤道的热带国家,炎热天气是国人必须接受的现实。但绿化是李光耀坚持的愿景,经过孜孜不倦的努力,排除万难,为这城市种植了200万棵树木,使得新加坡在环保绿色地球的新运动之下,俨然成为世界各国之中的佼佼者;“花园城市”品牌也成为新加坡的国际形象。

事实上,除了花园城市愿景,李光耀于1977年所发起的清理新加坡河,也是定下10年计划,万众一心,共耗资1亿7000万元,才有了现在的新加坡河面貌。另一个于2015年启动的F1夜间赛车,除了尽量利用夜间凉爽的天气,真正的考量是配合位于地球另一端的欧洲和北美市场的黄金播映时段。

就如黄循财总理在旅游业大奖颁奖礼致辞时所说,要吸引旅客来访,应更好地诉说新加坡故事。

由于物价高涨,新加坡的休闲性价比已经无法和周边国家相比。未雨绸缪,我们必须提出措施,继续为国际旅客创造访新的意愿和憧憬,避免给未来的旅客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是个又贵、又热的旅游目的地。

因此,与其坐以待毙,我建议有关官方考虑宏观发展夜间经济兼夜间旅游。

由于欧美市场的重要性,我知道有一批专业经理人一直在夜间工作,和欧美市场衔接。如果新加坡能够在各领域打通各类夜间活动,不单单旅游,我相信其他商业领域也能受惠,新加坡也就能名正言顺地成为全天候24小时的不夜天国际城市。

夜间经济这概念不新颖,早在1994年,新加坡就已经率先发展世界第一个夜间动物园。早期的旅游发展也不曾忘记夜间旅游所带来的实体经济效益,举凡夜市、音乐会、深夜购物、餐饮等等,都着眼于为国人和旅客提供更加凉快的夜间体验。曾经风光一时的牛车水夜市和美食街,现在都已今不如昔或停业。旅游局于2006年发起的“周五深夜购物”计划等,也是因为商业考量而腰斩。的确,和过往的新加坡比较,新加坡已经是一个本土特色减少、消费昂贵的发达热带国家。

虽然新加坡抵境旅客量几乎已经恢复扩张,但是新加坡的夜间活动,和过去比较,实际上已经大大收敛。除了一般的夜店和小部分餐饮,大部分国人的日常生活习惯,已是傍晚6时下班,7时晚饭,8时健身,9时看新闻,10时睡觉。

由于气候关系,夜间活动相对缺乏,因此夜间经济将会是一个宏观愿景。如果我们真的看重夜间经济发展,我建议相关部门,慎重探讨可行性,首要任务就是在政治层面得到决策者清晰的认可。其次在各个政府部门运作方面得到相关支持,特别是在地区规划、产业开发、交通支援、融资和预算支持等。

例如:现在国人厌恶热闹所带来的噪音,在自己住家附近影响安宁,倾向于投诉,因此在地区选择时,须要避开居民区。地区选项会是一大挑战。我们可以考虑先从现有的旅游地区例如乌节路、新加坡河一带开始,以优先解决国人可能会因噪音而反对的因素。在这些现有旅客聚集地区的另一个优点,是现有客源会加速夜间经济的发展。

公共交通是提振夜间经济的主要因素。要求国人依赖私召车或德士等商用交通参与夜间活动,是昂贵和不实际的。如果有此决心,陆路交通管理局可以考虑循序渐进,先从有限地区和时间表开始延长公交服务时间,进一步鼓励国人多在夜间走动,进而推广夜间经济活动。

考虑适量放开使用公共空间,例如在乌节路关闭少车的道路。避免一味商业化,考虑让有创意的国人贡献时间,在夜晚的道路上,经营小吃或小摊位。许多亚洲城市的夜游,也是因为国民的意愿和创意而兴起的。

作者是旅游咨询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