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里有光,这本身就是很幸福的事,意味着对自己的人生和所做的事,包括可能对社会和国家都抱积极态度。即使生活环境或条件不尽理想,仍相信有希望。
一名大学毕业生前几天面试应征当记者,自称她的自发和适应能力强,举了她只身到尼泊尔旅行,得适应当地基础设施不完善、发展比较落后的例子。
她不经意地加了一句:“不过当地年轻人的眼睛里是有光的,他们也很为自己是尼泊尔人感到自豪。”这对她来说是很大的精神启发,也开拓了她的眼界。
人生的幸福和意义,是自己去定义和追求的,外人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但自己也要清楚自己的光、要的光是什么。
眼睛里有光,这本身就是很幸福的事,意味着对自己的人生和所做的事,包括可能对社会和国家都抱积极态度。即使生活环境或条件不尽理想,仍相信有希望。
最近到韩国首尔及它附近的江原道走一趟,高铁上会有阿兵哥在不同站上下,个个眼睛有神,是一种保家卫国自然焕发的民族气概吗?在江原道的束草著名市集外,很兴奋的发现一家欧式面包店,却刚过了营业时间。还来不及失望,看似店长的青年就示意我等一等,然后从店后端准备了一小盒蛋糕给我带走免费尝尝,自信又真诚的眼神打破了语言的隔阂。在首尔一家德士司机还不熟悉它名字与位置的酒店,一名外语系毕业的年轻客服人员讲得一口流利英语,一转身,她又用日语接待几名来入住的日本游客。没有浓妆但眼睛同样有光,举手投足比其他年轻柜台人员充满正能量。
应聘生的一句“眼睛有光”,让我回想了最近旅途上留下印象的这些人。他们对人、对生活态度的那种感染力是无形却有力的,至少没让我感觉到韩国已是一个快速老龄化社会。韩国总统尹锡悦刚在6月19日宣布国家进入“人口紧急状态”,将在全国范围启动应对机制,直至低生育率问题得到解决。
在新加坡,黄循财总理最近在跟900名大专学生对话时,重申政府将为人民提供更多机会主导自己的发展道路、实现各自不同的理想和各自的成功定义。
在回应年轻人应留意未来哪些热门行业或增长领域时,他提出人们更应了解世界和区域大趋势,并掌握这些趋势里必要的道理和技能,以把握当中的机遇,确保国家和个人在未来的优势。而在他看来,科技与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以及包括东南亚区域在内的亚洲崛起,是年轻人须了解与掌握的三大趋势。
而所谓大趋势,即它们的穿透力是跨年龄与收入阶层,又跨行业和领域等纵横向的。韩国旅游业发达,语言仍是障碍,但市集里或流动咖啡小摊的大妈、开德士的大叔都可以用手机里的翻译应用跟外地游客简单沟通,全国各地许多中小商铺也都能接受跨境在线支付如新加坡的Youtrip。为了响应环保与遵守低排放,韩国的酒店也不再提供小瓶盥洗用品,只供大瓶可随时补充的洗发与沐浴露。一些酒店入住少过三天不会提供打扫和更换浴巾,除非住客需要。这些科技与可持续发展等大趋势对人们的作息与生活或工作技能,所带来的转变还会不断演进,影响的是全人类,而不只是个别国家和行业。只留意什么是未来的热门行业或增长领域,就会见树不见林,也难以领会终身学习就是一种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在首尔逛韩国最大型连锁书店教保文库(Kyobo Book Centre)时,偶遇了一本跟目前潮流唱反调的英文书——“Same as Ever”,作者提出与其一直预测未来五年、10年会出现的变化,人们也应该或更应该关注什么是不变的,尤其是人们的行为和历史轨迹,并多花些心思和资源来做准备,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这是从人的本性角度,看大趋势的另一面。
书在2023年11月出版,中文书名大多译为《一如既往》,作者是美国《华尔街日报》前专栏作家摩根·豪泽尔(Morgan Housel),他也是畅销书《致富心态》作者。他提出的不变,包括人类的贪婪、对金钱的追求;攀比心理、物以类聚的部落身份心理(tribal affiliations/identity),以及好走捷径等心态。这些人类行为是跨时代的,也是促成许多变化与危机的根本因素,所以与其预测未来,更要认清这些常在的心态和曾有的历史教训,并寻求自我突破与管控才能减少风险和应对未来。
亚马逊公司创始人贝佐斯(Jeff Bezos)也说过,无论未来科技和世界如何变化,顾客对价廉物美、货物速运速达的要求是不变的,公司就要多花心思投入在这方面。
《一如既往》也用了不少篇幅提醒读者走捷径的弊端。作者说,任何值得追求的事情都会伴随着一些苦痛。诀窍是不介意这些苦痛或代价,才能走得更远,否则更容易杞人忧天。
科技发达的一个副作用是,人们更重视效率而不是下功夫。这些功夫包括自己的专业技能,以及如何应对一些人事、制度、文化差异与利益冲突、疑虑等等。这也是追求理想和事业过程的必经之路,然而在讲求快速与功效的时代,人们似乎越难忍受这些软技能的学费而选择放弃或离开。
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可以提供更多机会和途径,让年轻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自己的成功定义。从许多应征工作者的履历看来,现在的年轻人是有更多条件追求理想的,不仅学历高,求学期间也有机会到其他国家交流和不错的企业实习。然而学成后怎么走自己的路,又愿意付出多少功夫和精神实现理想,是自己要交代的。很希望听到和看到,我们的年轻人眼睛里有光,对人生,也对自己的工作和理想。
(作者是《联合早报》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