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即将加征中国电动汽车进口关税,将促使双方举行谈判

图 路透/Tatiana Meel

欧盟执委会预计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这将促使双方举行谈判,中国企业高管希望谈判能够减轻对国内电动汽车产业的冲击。

预计关税将给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带来数十亿美元计的新成本。但中欧双方都有理由希望达成协议。

中国的电动汽车厂商需要打开欧洲市场以应对国内利润率的下降;而德国车企则希望进入中国汽车市场,并与中国的电动汽车合作,以降低成本。

根据2023年的贸易数据,在现有10%的关税基础上,欧盟每增加10%的关税,中国的电动汽车出口商将损失约10亿美元。随着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扩大对欧洲的出口,这一成本今年将会上升。

中国已经表示准备为未来的谈判准备替代方案。欧盟的临时关税可能会受到挑战,如果四个月后有足够多的欧盟国家政府反对,甚至可能被取消。

欧盟中国商会上周表示,中国政府正在考虑将大排量发动机进口汽车关税提高至25%。两位知情人士称,中国还提出了将欧盟汽车进口关税从15%降至10%的想法。

欧盟执委会已警告比亚迪 、上汽集团和吉利汽车,称它们没有为其反补贴调查提供足够的信息。这可能会为对这些公司征收更高的关税扫清道路,而这将成为对中国其他行业征税的参考。

欧盟中国商会称,调查从一开始就存在缺陷,要求中国汽车制造商提供无法提供的信息。一位了解调查情况的人士说,这包括宁德时代等供应商的详细信息,而这些供应商并不在调查范围之内。宁德时代没有立即回应置评请求。

欧盟中国商会在给路透的一份声明中称可能会有谈判的机会。“主动权可能在欧洲一方。”

分析人士预计双方都将寻求达成协议。

原本预计临时关税将于6月5日公布,但德国《明镜周刊》杂志周三援引熟悉内情的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欧盟执委会将把决定推迟到6月9日欧洲大选之后。

《明镜周刊》称,推迟公布关税的目的是为了使这一问题远离竞选阶段。欧盟执委会没有立即发表评论。**贸易战与转型**

为了加快推出廉价电动汽车的步伐,欧洲汽车制造商已与中国新兴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合作。大众和宝马今年4月承诺投资超过50亿美元,扩大在中国的研发和生产。贸易数据显示,2023年德国汽车制造商生产的汽车中有近29%在中国销售。

欧洲是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最重要的海外市场。由于激烈的竞争挤压了中国市场的利润率,比亚迪等电动汽车制造商在欧洲的售价是中国市场的两倍多。分析师表示,这为吸收提高关税的影响留下了一些空间。

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也在欧洲投资。小鹏汽车本月进入法国市场。阿姆斯特丹蔚来中心上周开业,创始人李斌称计划继续在欧洲扩张。

比亚迪正在匈牙利建设一家电动汽车工厂,并计划在欧洲建设第二家工厂。奇瑞汽车与西班牙EV Motors合作,在加泰罗尼亚开设第一家欧洲工厂。

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扩大了在欧洲的产能。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对法国“电池谷”的参与也备受关注。

德国总理朔尔茨今年4月访华时表示,欧洲应向中国施压,要求降低汽车进口关税,而不是挑起贸易争端。

陪同朔尔茨访华的还有梅赛德斯-奔驰和宝马的首席执行官,两人均反对贸易壁垒,并认为德国汽车制造商能够应对中国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