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景祥:世界级选手需要世界级支持者

培养一个顶级的远动员,需要举国的付出。国人不离不弃的支持,或许就是关键时,帮助选手跨越心理障碍的最大力量。

骆建佑每丢失一分的时候,都会闭上眼睛大大地吐一口气,然后喃喃自语,手上还反复演练一些动作,仿佛是在告诉自己,刚才接安赛龙的球,应该那样打才是正确的。

星期六(8月3日)凌晨3时,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守在屏幕前观看巴黎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复赛骆建佑和上届奥运冠军丹麦安赛龙的大战。

最后骆建佑虽然落败,但看到他在场上为每一分拼搏,右手流血比赛中途更换纱布,以及赛后难过地跪趴在地的情景,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这就是体育,充满激情,既振奋人心偶尔也让人气愤失望。不论是哪种情绪,不可否认的是,体育是快速凝聚人心,能让毫不相识的国人产生共鸣的活动。

2016年,里约奥运会约瑟林以50.39秒的成绩摘下100米蝶泳金牌,击败了一众世界好手,我至今还记得,许多国人都聚集在屏幕前,为他欢呼打气。

2021年东京奥运会,乒乓女将于梦雨带着伤一路杀进女单半决赛,最后虽然没能如愿获得奖牌,但那一役她已经赢得所有人的尊敬。

然而,最近我跟一群老朋友吃饭,聊起巴黎奥运会,席间有好些人都不怎么关注。可能因为不觉得新加坡有机会在本届奥运拿下奖牌,所以都不是很热衷在追。没有人希望选手们是去陪跑的,谁都想看到自家运动员站上领奖台,听到国歌奏响全场。

我们面对的困境是,新加坡小国寡民,许多资源要用在经济发展与民生问题上,在这种环境底下,要培育出世界级运动员不容易。

在区域性的运动会或许还可以一决雌雄,但是一旦来到奥运会这样的顶级赛会,能够突围而出拿下奖牌的机会并不多。

新加坡自1948年的殖民地时期就开始派选手参加奥运,一共参加了16届,至今只赢得五面奖牌,分别是一金二银二铜。

如果只有夺牌希望高的赛事才能让国人感兴趣,那奥运要做到举国关注就很难了。

这几年政府和相关部门都很积极在推动体育事业,所推出的新加坡团队基金和卓越体育潜力计划(spexPotential)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那只是侧重在培养优秀的运动员。除了顶尖的选手,要在世界级的赛会拿出成绩,我们也需要世界级的支持者。

非洲有句谚语:教养一个孩子需要全村人的努力。那么培养一个顶级的远动员,事实上也需要举国的付出。

新加坡近年来不断扩大在硬件设施、训练团队,以及经济上的支援,但是在召唤及团结国人一起力挺健儿方面,我们或许还需要更多系统性的部署,以及更广泛全面的安排与规划。运动员除了要有天赋和后天的努力,更需要国家的支援、社会的认可,以及人民的支持。其中社会与人民的支持不能只是顺其自然,很多时候是需要有序的组织与带动。

例如报章网络媒体的重点报道、广告贺词及加油打气的祝语或条幅,甚至是个别运动选手所住的选区、工作单位或曾经就读的学校等都可以主动发起支持活动,让选手们知道大家都在背后力挺他们。

每个选手都有自己的梦想,想要拿出最好的表现为国争光,但是他们也会有各自要克服的心理障碍。国人不离不弃的支持,或许就是关键时,帮助选手跨越心理障碍的最大力量。

不论得奖与否,运动员的竞技生涯短暂,他们能走到这里,每个都是付出了无数的心血与汗水。我们自家的选手自己不支持,要让谁来支持?

如果你已经错过了曾尖、颜欣慧和骆建佑,接下来的珊蒂、陈洁娴和墨士廉等就不要让他们在奥运的征程一个人冷冷清清地走过。 

(作者是《联合早报》多媒体编辑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