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和元:特朗普觊觎格陵兰的经济学逻辑

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1月7日在确认当选后的首场记者会上,再度提及“购买”格陵兰岛的愿望,并以高关税威胁丹麦。他说,美国必须买下格陵兰,如果丹麦拒绝,丹麦出口美国的产品“关税会非常高”。他还说,不排除通过“军事或经济胁迫”手段,夺取格陵兰控制权。

尽管欧洲各国都希望特朗普打消念头,但自首个总统任期以来,他就数次公开表态,想将格陵兰“收入囊中”。他的长子本月7日更抵达该岛,并在社交媒体上与特朗普频频互动,进行一次举世皆知的“私人旅游”。

人口仅约5万7000人的格陵兰,到底有何特殊之处,让特朗普对这块丹麦的自治领地念念不忘,甚至不顾盟友“情谊”,直接下手?

在记者会上,特朗普给出的理由是——美国的“经济安全”需要。我们知道,稀土元素在高科技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电子、半导体、军事装备等多个关键产业中。其中,镓更是5G通信、卫星技术等前沿科技不可或缺的原材料。换言之,稀土根本就是高科技竞争时代的战略性资源。

关键在于,中国在全球稀土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美国对锗和镓的进口依赖程度,分别高达54%和53%。作为对美国长期以来制裁和针对行为的反制,中国商务部于去年12月发布一项重要通告,宣布对包括镓、锗、锑在内的关键稀土资源,实施严格的出口管控措施。这一决定迅速在国际社会引起广泛关注,特别是让美国政界和商界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因为这意味着,一旦中国的稀土出口受到严格限制,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将面临严峻挑战。

不幸的是,格陵兰岛上除了拥有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还藏有丰富的稀土资源。有报道称,全岛拥有超过3800万吨稀土氧化物,而全世界的稀土氧化物总量也就大约1.2亿吨。为控制这一战略资源,美国的目光也就聚焦到格陵兰岛上来了。

现在的问题是,美国为何不是通过自由贸易,而是试图以强取豪夺的方式,来获得这种战略性资源呢?

按制度学派的理论逻辑,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国家要想获得必须的生产要素,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市场交易来实现,二是与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订立长期契约。

我们知道,存在交易就必然存在契约。在一个完备的契约市场中,契约是对与交易有关的未来可能出现状况的一种描述,以及对各种状态下,交易各方的权利和责任的界定。但现实的契约市场并不完备,不同类型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在参与交易活动中,每个个体在什么时间地点、什么情况、以什么方式做什么、应得到什么、又得到多少,都没有明确规定。也就是说,交易的个体在契约不完备、未来不确定的情况下,要都得到固定的合同收益是不可能的。

基于上述原因,决定第一种获取方式即通过市场交易来实现,存在如下几个特点:一、这种交易有更明显的不确定性和不肯定性,在急剧变化的时代,风险系数增大;二是正因为风险系数增大,交易行为的量度和监管成本也相应增加。

这种类型的交易方式,在交易双方议价能量和能力相对均衡的时候,是比较理想和有效的。一旦这种均衡被打破,第二种方式即与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订立长期契约,对强议价方而言,则是最合成本观、收益观的,是最为有利的方式。

所谓的长期契约,本质就是控制和占有,是为了在经济上将被控制方,纳入控制方的生产体系,用命令方式获得被控制方的生产要素。在企业层面而言就是控股。在国际关系层面,这种行为就是帝国化。所谓的帝国,真正含义在于让被控制国随着控制国的意志运转。当年,包括英国在内的殖民帝国,领土扩张正是秉持这种逻辑。

作者是中国经济学者、财经专栏作者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