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选临近,各政党会陆续向民众阐述他们的愿景与担忧,并通过竞选宣言做出种种承诺。大家应当认真思考各种说法,用同一把尺去衡量不同政党的观点与立场。
新年伊始,除了政治领导人按惯例发表元旦献词,在国会占有议席的反对党也这么做;不论是管理两个集选区和一个单选区的工人党,还是有两个非选区议员的前进党,都透过献词梳理自己如何发出有别于执政党的声音。其中,国会反对党领袖、工人党秘书长毕丹星的献词中有一段话,引起笔者关注。
他说道,工人党严肃看待国会责任,针对民生课题提出不同观点,“在促进新加坡更稳定的政治格局方面发挥作用”。但他随即笔锋一转,指出新加坡在独立60年后,国会民主制度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新加坡国会的组成完全没有当选反对党议员,这是完全可以预见的情境。”
毕丹星无疑是在回应时任人民行动党副秘书长黄循财总理,在11月底行动党干部大会上的发言。
黄总理当时说,反对党在上一届全国大选中警告选民,要提防反对党被全数歼灭,但实际上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新加坡反对党将一直存在”。他解释,国会自1981年起就一直有反对党议员,非选区议员制度也确保国会至少有12名反对党议员。
其实,毕丹星的立论就在“当选议员”这个概念,非选区议员制度确保国会的反对党议员达到一定人数,但除非没有对手,否则任何人要当选议员,就得由选民透过手中一票,把他送入国会。
毕丹星说,工人党须付出巨大努力,以吸纳新一代新加坡人。这些都是愿意为更平衡、更稳定政治体系的发展和演变做出贡献和牺牲的人。然而,他的献词略去现有的趋势,就是人们对本地政治更多元的渴望,特别是年轻人,他们更不介意“换个党做做看”。
这或许能够解释,为什么上届大选正值国家面临冠病疫情这个“一代人的危机”,执政党在好几个集选区和单选区,也只能以微弱优势胜出。这更是让确定会在下届大选中领军的黄总理担心,民众支持率的小幅下降,就可能导致行动党再失去三四个集选区,或令政府失去四分之一的部长。
时至今日,不敢或不想被视为反对党支持者的已比过去大为减少。有现任行动党议员告诉笔者,新加坡人不是用同一把尺去衡量所有候选人的,他们现在的态度是:同情弱者,对非白衣人较为宽容。
加上目前全球各地反在任者情绪(anti-incumbency)高涨,假设国会不再有当选反对党议员,估计不会有太多人认同。
或许还是有人会说,大可从选区划分着手,重划那些竞争激烈的选区,就能全歼国会反对党议员。然而,选区划分须以选民人数变动为基础,考虑的包括居民迁移、21岁“首投族”的多寡,以及年长选民逝世等人口自然变化的因素。
换言之,选区范围检讨委员会的决定必须有所依据,如果被看作是从执政党利益出发,还会引起反弹。一些政治观察员认为,根据经验,委员会似乎不会大幅度改变反对党议员的选区。
随着大选临近,各政党会陆续向民众阐述他们的愿景与担忧,并通过竞选宣言做出种种承诺。大家应当认真思考各种说法,用同一把尺去衡量不同政党的观点与立场。
(作者是《联合早报》政治新闻主任)